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3.0 |
刘聪文老师的《复分析》课程的考试难度引发了学生的广泛讨论。期中考试被认为比较简单,有学生表示“期中考试很好写,比复变A好写多了”,而期末则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最后的几道题。作业部分,教材主要参考史济怀《复变函数》,但这本书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一些错题,习题中有些题目异常复杂,即便是助教也无法解答。学生建议可以参考其他相关教材如龚昇的《简明复分析》以及方企勤的书以获取更好的理解。
刘聪文老师的课堂质量非常高。他备课认真,每节课都会下发手写讲义,课程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常常扩展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如Gamma函数、Riemann-Zeta函数等。他对于教材的选取也在不断尝试,试图在既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增加更加清晰和系统的教学内容。尽管部分学生认为“课上的有点催眠”,但大多数学生赞同“课堂详细易懂,逻辑清晰,脉络整理得很好”。
刘聪文老师的教学态度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尽管到课率较低,他仍坚持高质量的授课标准。老师常在课间和学生分享一些数学趣事,并强调讨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他对学生非常关心,身体现状不好还是坚持回应学生的要求,重新整理讲义。
关于给分,学生反馈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给分较严,表示“不调分,这应该是我见过的第一位”,还有学生称“433不调分,极致的不调分体验”。不过,也有学生提到“刘老师对于4.3的要求比较严格,但对于优秀率比较宽松”。总体看来,刘老师更注重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分数分布较为平衡,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对给分情况不满,尤其是与隔壁班比较时。
刘聪文老师的《复分析》课程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他备课认真,授课内容丰富,课堂氛围和蔼可亲,讲授内容深入广泛。尽管课程和作业难度较大,并且给分相对严格,引起学生的一些争议,但他对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术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选课前,学生需考虑自身对于挑战的接受度,并做好应对严格评分标准的心理准备。
很儒雅的一位数学老师,有我心目中的学者气质。
不得不说,复分析是我两年来学得最痛苦的一门学科。不是因为教学内容,而是史济怀《复变函数》中那偏、难、怪的习题,这学期有道习题三位助教都写不来,还有一题我甚至去查阅了一篇学术论文。一分扣于此。
这学期到课率很低,老师不太开心。我看到有人评论说“如果到课人数少请老师反思自己原因”,请问这句话的根据在哪里?在我看来,刘老师的课堂质量很高:备课认真充分,每节课都会下发手写讲义;不照本宣科,能给出很多很好的理解;不局限于书本,向外延伸拓展了许多知识,讲授了Gamma函数、Riemann-Zeta函数、黎曼猜想、无穷乘积等等。
刘老师说,他上大学时修读了刘太顺老师(本课程教材的编者之一)的多复变,到课率也很低,其中甚至有一节课在场学生只有刘聪文老师一人,但刘太顺老师仍然认真仔细地教学。刘老师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以刘太顺老师为标杆,我认为刘老师是做到了的。缺席刘老师的课,我可以说是你的遗憾。
至于给分,我是被捞了一些的,可能是刚好在卡绩边缘吧,总评90。最后我想说,调分不是老师的义务,GPA当然很重要,但单纯因为给分差而忽略了其他,恐怕GPA也只能用来洗澡了。唉,这就是科大吧。
复分析应该是我两年来感觉学得最难受的一门课了
可能这门课研究的对象--全纯函数性质太好了
导致很多题目难免有很强的技巧性 很多题目感觉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可能我还是比较喜欢数分B3、实分析这种“接地气”(?)一点的课程
最后总评3.7 感觉自己学的确实很烂 对不起老师 所以本来不想评的)
但看到好多人因为老师今年给分差而打很低的分
还是打算来打个分拉一下)
今年给分确实不好 但分数也确实和隔壁班差的太多了
而且我认为刘老师其他方面做的还是很好的
讲课质量很不错 也会发自己的讲义 虽然后期到课率很低但老师还是没有点名 只拍了张照片承诺到的人不卡绩点 三位助教也比较负责
因为给分差骂的怕是没见识过管统的几位老师(笑)
期中高中位数5分,期末高中位数8分
总评3.0
不说别的了好叭
是我第一次见的优秀率不给满一分没调334的数学老师
差评中的差评
如果到课人数少请老师反思自己原因
刘聪文班433一分没调
李思敏班442一分没调
我们班看正态分布应该能挂25%的人(如果不调及格的话)
但是优秀率肯定到不了25%(看正态分布)
天才!
终于知道为啥老师要给我们讲故事来表明GPA不重要了。
别人老师都在卡绩的时候,刘桑不调分,从根源解决卡绩问题。
433不调分,极致的不调分体验,喜欢这种自己掌控总评的感觉😋
其他我不知道,反正优秀率<挂科率
体验不错,一节课也没去过,都是线上交作业。
期中考试很好写,比复变A好写多了。计算量很小,还会考书上的定理,前面基础题写完还有一小时的时间想后面的证明题。复变A全nmd爆蒜……算到最后根本没脑子看最后的证明题了。隔壁班hty助教曾经说过, 当他不在意成绩, 专注于课程本身之后, 成绩反而越来越好了. 现在想来, 可能这种策略对数院课才是最有效的. 复变A我也专注课程本身把定理脉络都理清了, 结果考试计算爆难没写完…而且复变教材一般, 看的迷糊(学复变A想学懂建议看数院的教材, 史济怀或者方企勤都不错,stein更好). 有点后悔没转数了(),说不定对我来说数院课更合适,之前的数学课按数院的方法学,结果全考计算,当然容易寄了,学物批的数理方法还是好好做题吧🤐。
期末题目也很友好,我爱数院课❤️
期中99期末92总评97,应该是334向上取整。
对比一下卷面不到70总评78的复变,幽默极了。
这门课的讲课过程主要参考的是史济怀的复变函数。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主要是刘太顺写的,因为作书水平和史济怀的数学分析差太多了…
很多证明的思路都没有讲清楚,整本书要研究什么,脉络也并不清晰,也并没有给出多少实用案例
很多同学可能上了一大半学期课,都觉得自己除了算留数之外,接触的复分析特有的思想会很少。
我觉得这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归结于教材的不合理。
相比之下刘老师应该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有改进的想法的
他刚开学的时候,声称要使用龚升的简明复分析作为教材
这本书虽然只有一百来页,但是却把脉络整理的非常清晰,至少是可以让你清晰的知道自己是在研究什么,是在干什么的,证明的思路也会说的比较清楚
同时他也开创性的引入了stein的复分析,尝试的讲了里面的少数内容
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贵的,如果改革的好,大家在复分析的收获应该会多上不少。
到了明年,那个时候的助教大概就是我了,我因为被史济怀的内容困扰,是有打算照着stein把复分析重新学一次的,到时候应该也能为大家更好地指路
学习建议的话,还是不能目光被史济怀局限,要多看一些书,这里介绍一下我看过的一些书
钟玉泉的书通俗易懂,是入门或者预习的不二之选
方企勤的书讲解比较详细,这会导致某些不太重要的内容,看书者被误导而投入过多时间纠结,我认为这本书主要作用是用来当字典,针对性的看一些知识,同时这本书自带全套解答,想刷题的同学可以入手(指作为比较理想的刷题材料)
H班李皓昭老师的讲义把思路介绍的非常清晰,基本就是在方企勤的指引下,补上了史济怀的gap,看起来会非常舒服,上面的例子也很多,适合用来作为史济怀的补充。(当然有个缺陷就是还是没有跳出史济怀)
stein的书我个人还没看过,看过之后会回来填坑。
如果希望这门课考试获得高分的话,一方面可以根据我上面提到的书单吃透史济怀的内容,另一方面复分析的往年题重复率是比较高的,可以通过把往年题刷完的方法来提高熟练度而减少错误,如果我成功当上了助教,也会再尽力做出更多补充。
给分的话,分三个方向来说
1.对于4.3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今年期末的卷子并不简单,但是基本上要期中期末都90+才能拿到4.3(而做到期中期末90+的人基本心理预期都是稳4.3的,所以说对于4.3要求比较严格)
2.对于优秀率比较宽松,不会卡优秀率,可以放心(也就是说,无论分数多低,只要你能进入前40%,你就必然可以有3.7,注意聪文老师这里期末的权重是比期中要高非常多的)
3.对于优秀以下,只能说捞的力度很有限,不怎么会给你意外之喜的分数
总体来说我认为可能给分不如隔壁的李思敏老师
至于讲课的话
前面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家讲的都差不多,没什么好说的
后期的内容从聪文老师处理的应该是比较精彩的,无论是梳理证明的思路还是调整讲课的顺序,都很好的校准了史济怀那令人不堪的排版
所以我的建议是,到了看书看不懂的地方,不妨试试听课)
出于对改革精神的敬佩,我是非常想给聪文老师满分的,但是评课社区毕竟是功利性比较强的地方,给满分容易让大家产生聪文老师给分非常奶的感觉,所以我就给9分了,希望选课前就做好心理准备
上课很流畅,板书很清晰,选就完了
——————————————————
出了总评来说一下,感觉并不是很奶,期中考试占比趋近于0
看总评应该是334不调分,期中期末中位数都比隔壁班低不少,优秀率估计30%不到吧
8.13更新
其实上次更新后不久就由身边统计学得出这学期给分整体确实不好,今天忽然又逛回来,就修改一下关于这方面的评论
复变确实是很多方向的同学基本不用的学科,所以给分还是比较重要的。当然明年这一科也可能换老师,如果还碰到一个有类似给分经历的老师,建议后来的同学考虑去隔壁班(李思敏老师常驻)小卷一下吧
7.15 与刘老师交流后更新
今天是偶然回一趟学校办点事,所以直接办公室突脸。虽然老师很忙但还是抽出时间聊了一会儿
一开始是想咨询很多具体的学习规划的,但是聊到后来就变成了一些学习观念和方法论。当然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故事,他还真的知道挺多趣事的,比如与李天岩合作提出李约克混沌的那个约克是成绩单上没有B的大牛(指全是C)
先说一点课程方面的,首先是聊到泛函分析时老师强调了实分析在其中是很重要的前置课(所以那个顺口溜里会把这俩编一起),建议最好不先修泛函(足够升级的话可以大一先修实分析然后去学泛函),而复变这门课则"没什么事"。其次是复分析未来的研究方向,老师以它作为一个典型例子谈了谈“多面手”研究与深入研究的区别,表示现在复分析的深入研究方向是复几何,建议感兴趣的尽早开始学习几何课程。而他自己做的方向是复变与泛函的交叉(函数空间上的复算子,这个我还没学泛函可能表述不准确),老师认为这种领域“上限太低”,鼓励以数学研究为目标的年轻人前往复几何等深入的领域,先在其中做出大成就,获得学界的认可,而后可以根据兴趣需要去玩交叉学科
然后,虽然这里ldx很多,但有一些观点还是可以在此分享的。首先是对一些不在意成绩的同学与喜欢先修的同学,老师强调了对待成绩还是需要有一些考量与重视(很平易的观点),而我之所以在此复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我两个都占,我个人感觉这两种同学在科大这个大环境下都有可能(只是可能)产生一点"逆反心理",或者理解为"小众优越感",因为周围的人天天只念叨gpa真的很烦人不是吗。但是另辟蹊径就意味着事倍功半,所以至少在决定这样做之前应当三思。能用成绩说话还是尽量提一提成绩,至少在大二之前,花一点时间提高成绩不会很亏
当然还有一点是我感触更深的,就是关于讨论。这应该也是理学的特色,研究很客观,但主观的想法在成果产出中起关键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死读书并不好,差就差在观点的碰撞上。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比如陶哲轩参与过的一个多人合作的、以团队名称为作者投稿论文的项目,比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波兰人的"咖啡馆里聊数学"(后来这些数学家还把当时的餐巾纸手稿整理发表了),还有十几年前科大的自发学生讨论班,有一个班找到过刘老师帮忙组织,后来他们还拿了邱赛团体金(这不比北宇治夺金好看)。但是现在讨论氛围确实不太够,虽然这句话我也是听出茧子来了,但听了老师那些例子后第一次真的有了这种感觉。归根到底还是喜欢学术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就业压力这么大,我们真的还敢喜欢学术吗。只能希望仍然喜欢学数学的人都能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大家共同进步吧
最后想说,我觉得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找教授聊天真比上课收获大吧。还能白嫖咖啡喝,不过1958的冰美式跟冰水区别不大啊
考后更新:我嘞个施瓦茨原理啊🤯
期中期末都很平易,助教给的资料也很到位,可惜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
不晓得这门课是不是很吃熟练度
这学期两张卷子都有作业原题复现,并且个人认为那两道原题是整张卷子与平时作业关系最大的部分,所以史书的作业还是理性看待(都懂,但是平时就算全抄考前还是好好复习一遍作业,感觉这样效率最高
正选的第一门数院开课,快考试了来占个坑😋
Stein这题还蛮顺手啊,感觉复变技巧性是挺强的,给点hint顺着往下做题没准比完全独立思考效果要好点(今儿刚碰到一个教材上删了hint的题在stein上看看就会了)
因为还没听过几门数学课所以也不多点评了。刘老师人很好。课程安排如往届学长所言,会对讲课顺序做一点优化,会参考stein讲gamma函数和黎曼zeta函数(非考试项),为的是介绍黎曼猜想,以及提醒大家不要轻易证明黎曼猜想(雾)
这学期后半程教务处发病突击检查到课率(可参考任爷pksq,刘老师这边最后也没有做什么,反而讲了一段他上学时老师(好像是史济怀老先生?)面对到课率很低的课堂也认真讲课的事,表示自己也努力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教学。事实上至少我认为老师完全做到了。
顺便我觉得老师上课语速是偏慢的,我很多节课都是倍速看录播,学期初跟过🚀的网课后觉得这样才是正常语速(乐)。但是催眠我确实没觉得,讲的蛮清楚的,线下课我也跟的挺好
以及老师讲冷笑话确实有一手的😋
约了老师交流与复变函数相关的后续课程与研究方向,聊完(如果有必要)就回来补充相关内容
以上
对了,这门课上打邦fc概率挺高的(bushi
应该是本科期间最后一次带助教了,先占个坑
上到学期中后段了,来占个位置给老师一个十分好评~
首先别的不说,老师人真的很好很温柔,对学生算是有求必应了……老师身体不舒服却还坚持回应一些同学的要求,重新整理讲义。(个别同学吐槽老师字迹飘逸倒是让我有些看不下去……要是好好听课的话应该不难看清看懂老师的讲义吧……)听到老师感慨课堂到课率不高,我还挺难受的。(其实说实话感觉我们这一届期中考试之后各个课程到课率都不高……在我看来这完全不是老师自身的问题)
可能会有很多同学觉得老师上课的内容就是照搬照抄课本,但是以我个人听课的感受而言,很多时候听老师讲的时候觉得没什么,课后翻看课本的时候才发现还是老师的表述清楚易懂(书的内容个人认为有的时候较为简略且不好理解,很多想法不听老师阐述就会觉得莫名其妙……),我想好好听课的同学应该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
支持聪文老师hhh
老师第一次带复分析,可能不是太有经验,但可以看出老师很用心
老师用的两本教材,按照自己的思路选择教材用的证明,虽然身体不适但还是给出了手稿,在课程不考的部分老师加入了介绍黎曼猜想的内容,据他的意思学复分析不能连黎曼猜想是什么都不知道。
因为课程课时减少,大纲又变化不大,导致时间比较紧迫,但是空闲之余刘老师还是会和我们讲一些段子,聊一些思考,老师还是挺关心大家的
助教的习题课也讲得好,现在还依稀记得助教讲题目从九点讲到十二点半,期末考前的每日一练救我狗命,还有考前群里疯狂的解答问题,敬业分给满
最后刘老师可能想压平均分,期末差十分总评都是90略离谱,但是给分应该还可以吧(?)
课上的有点催眠,给分正常给分谈不上多奶也谈不上杀。
先占个坑,考完所有期末再来补充
从20级开始,因为一些原因,这门课变成了三学分,因此在内容上相对来说就会有所取舍,我事先有看过20年lsm老师上的复分析H网课,对这门课学的东西有一个大致的认知,lsm老师主要是按照了史济怀老师的复变函数参考,内容是这书的前七章,今年据说lsm老师也讲得差不多,只有两三个小节没讲到。lcw老师的风格就不太一样,前面有参考龚昇老师的简明复分析,从级数开始差不多才转到史济怀这本复变函数,讲述的顺序也与隔壁班不太相同,比如lcw老师在还没讲全纯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前就用另外一种方法证明了Schwartz引理,在讲完留数定理在计算定积分里的应用以后跳过了mittag-leffler定理和weierstrass因子分解定理,直接到了第八章调和函数,用一节课的时间大致过了一遍史济怀的8.1,8.2,然后再回到全纯开拓和共形映射,另外老师还补充了stein上一些Γ函数 Riemann ζ函数的一些扩展,介绍了一下著名的黎曼猜想,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班就没有时间回来讲5.6,5.7的内容,这也算是这门课的一个小遗憾吧,如果还是原来的四学分应该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吧。
推荐感兴趣的同学去读一读freitag的复分析第一卷,个人觉得这本书讲得还是很不错,而且习题质量不错还都有答案,他的1234章差不多就是这门课内容,后面还有介绍椭圆函数椭圆模形式,可以作为一个拓展。
关于作业,主要的作业来源是龚昇的简明复分析和史济怀的复变函数这两本书的课后题,吐槽一下史济怀这书的课后题,有些题真不是正常人能想出来的,还有少数错题(不过老师布置作业一般会避开这些坑题),网上也能找到部分史济怀的答案以及简明复分析的答案。
考试的话期中算是比较简单,期末最后两个题比较难,其余的题目也还好。
总评还没出,给分情况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