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3.0 |
《量子物理》课程主要由任希锋和李海欧两位老师教授。课程内容紧凑,涉及大量复杂的概念如自伴算符、厄米矩阵和完备基等,但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往往十分简略。许多学生反馈提到,教材逻辑前后颠倒,学生不得不持续翻阅几十页来找到相关的定义和解释,导致理解困难。
课程的形式偏重于PPT的讲授和概念的记忆,部分学生反映上课像“听天书”,难以理解。此外,教材中错误频出,缺乏及时的修正,很多错误需要学生之间互相提醒。
作业和考试主要包括简答题和计算题。许多考试题目是课堂上讲解过的内容,包括概念的背诵和数学证明。简易的光学计算题和复杂的量子力学证明题在考试中并存。许多学生反映,考试更像是“古诗词填空”和“默写”,计算题较少,需要对教材和讲义内容非常熟悉才能应对考试。
期中和期末考试形式相似,均有较多的默写内容和已知题目的综合题。作业题目难度较大,但有助于理解和复习。部分学生认为线性代数的知识对理解课程内容有所帮助,但课程本身对其他物理基础要求不高。
给分方式大致分为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具体比例为3:3:4。大部分学生的得分与自己的预期相比较为吻合,但要取得高绩点较为困难。一些学生反映评分严格,另外一些则认为相对宽松,根据不同的视角,学生对评分的接受度有不同的反馈。
总体而言,任希锋和李海欧老师的量子物理课程具有较高的挑战性,课程内容复杂且密集。尽管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在学术上有所收获,许多学生仍为课上内容的理解和考试的准备感到吃力,且教材的编排和出错情况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艰难。建议有意选修此课程的学生提前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尤其是线性代数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应对高强度内容的准备,这门课会对你有所提升。但如果对自己学习效率和对新概念接受程度存疑,建议慎重考虑。
失望,悲愤,无奈
(以下点评不针对教此课的老师与助教)
(此图来自于教材第66页)
什么是自伴算符?什么是厄米矩阵?什么又是完备基?仿佛是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一样,没有任何概念解释,“厄米算符”带着一堆令人困惑的词语就来到了你的面前。我不明白编者是认为这个概念应该人人都会,不需要解释;还是认为科大的学生具有高超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轻松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出厄米算符的意思。
可惜当时没有人告诉我这个东西的定义其实是在四十页后的109页,我想破了头也没搞清楚所谓厄米算符到底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问题在这门课的教材中屡见不鲜,先给你抛出一个你从来都没见过的概念,再惜字如金地给你稍作解释,这也是科大教材的一个普遍弊病:主打一个“点到为止”,仿佛不这样做就体现不出编者高超的理论水平。
(教材115页)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看什么?”,每次看到这本教材的诸多谜语内容时,我都会陷入这样的哲学思辨。
莫名其妙的各种箭头,一大堆令人困惑的数学公式,仿佛是一道谜面——“请根据以上7行数学公式推断出此例子想要说明的东西”。
(教材第175页)
???????????????????????????????????????????????
教材中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其实可以理解,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产能不足的原因,在后续的使用过程当中却没有相关的负责人员进行订正审核。教材里的错误还需要同学之间相互提醒才能找到,你也许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地雷,先入为主背到了错误的概念。
作为信智学部重推的量子物理课程,在开课初期就已经遇到非常多的问题。
三月初期,我们班便已经接到jwc通知,要求收集对量子物理这门课的意见。我班义愤填膺的各位同学在班群中各抒己见,认真讨论了量子物理存在的问题与调整的方法,从中午一直讨论到晚上。最后整理出了上千字的意见和建议文档,当晚就提交给了jwc,然而至今也没有得到jwc的回复
三月中旬,我院开期中教学座谈会,我和几位同学在会上纷纷抒发同学们对量子物理这门课极大的不满与意见,学院的领导老师不解:“什么?你们还要学量子物理?”
在同样的时间段,信智学部其他学院也在纷纷反映对量子物理的意见。令人失望的是,量子物理这门课并不是哪个学院说了算的,各学院纷纷表示,还需要进一步向信智学部反馈。
(当时在空间中流传甚广的一张图)
于是,时间转眼就来到了四月。四月七日,《量子物理》课程组对相关问题做了回复,在这个回复中,可以一窥量子物理的前世今生。
可以看到,量子物理这门课的开设,也不是量子物理课程组说了算的。
对于老师的辛苦我感到理解。但是令我困惑的是,早在我入学时,便得知在大二会上一门名叫量子物理的课程。可是直到开课前的四个月,相关部门才开始组织老师编写教材。
四个月的时间能编写完一套好的讲义吗?我想不能,实践也证明这套教材纰漏百出,前后颠倒。我想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编写教材的老师,任何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也无法编写好一套适用于非物理专业教学的量子物理讲义。
问题在于相关部门草率而匆忙的时间安排,赶鸭子上架式的教学,这导致了教学问题百出。更令人汗颜的是,一个学期已经过去,相关负责部门却毫无回应,仿佛在信智学部发生的一切都与其无关。
(压力又来到了信智学部这边)
五月,学代会召开,对于量子物理课程,仍然有同学积极地为学校反馈意见,一封《关于量子物理课程改革的提案》横空出世,在很短一段时间之内就有将近100名同学进行了附议。
对于开设量子物理到底是不是“拍马屁”行为,我不想做任何评论,这个命题我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而且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量子物理到底是科大哪个部门主张开设的。
对于热议的“学习量子物理对计算机方向的学生到底有没有帮助”这个论题我也不想做过多的评价,毕竟我自认为见识不够,认知还没有到达那个高度。
在科大也生活过了两年,我认为科大在一些本职方面的教学都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及格,在这样的漏洞百出的教学环境之下还剑走偏锋推出这样一门课程,未免步子迈地太大,忽视了真正的问题。
(请找出上图中听课的同学)
这张照片拍摄于我院的一门专业课上,上课抬头听课的人寥寥无几。同样是粗制滥造的讲义,同样是听天书一般的上课体验,这样一门并不算很难的课在学期最后大展神威,让将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退课。
我相信类似的“烂课”、“水课”在科大不算少数,科大的本科教学质量也并没有做到和其课程的难度对等。念ppt,走马观花式的读稿,意识流一样的讲课,这些现象在你科屡见不鲜。坐牢一样的听课体验,痛苦的自学经历,我相信诸多你科学子都有所体会。这些摆在台面上的严重问题难道不是科大真正应该重视改进的地方吗?连自己专业本职的课程都教不好,怎么还有精力推出这样一门粗制滥造的量子物理课程挤兑同学们宝贵的时间呢?
前段时间尝试找了一份实习,在做cv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无力感,当我同专业其他学校的同学都已经开始在实验室大展宏图,找各个实习工作发挥才干的时候,我连cv上的工作技能都写不了几个。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主管教学的部门并没有看见科大本科教学制度所存在的严重弊病,转而采取了大跃进式的教学改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举全校之力推出了光彩华丽的量子物理课程,殊不知这门课和其他“烂课”一样,金玉在外败絮其中,而且有过之而不及。
我们以飞也似的速度上完了量子物理这门巨大压缩包中的课程内容,我很想让相关领导老师做一个摸底调查,看看同学们在上完这门课后究竟是学到了一些量子物理中的思想精髓还是只是背会了一堆概念和公式。
我不清楚学习这样一门量子物理是否能让我一跃成为掌握量子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人上人,但是人多多少少得具有一点阿Q精神,我倒是可以在面对同样专业的同学时向他发出灵魂拷问“你知道电子自旋吗,你会徒手解薛定谔方程吗,你懂不懂量子计算?”我相信一定能收获对方崇拜的目光。
私以为,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要做到教书育人,首先要把学生当做人看。
在这样养蛊式的教育环境下。你科只要把任务布置到满,课程难度调到最高,钢铁一般抗压的科大学生总能学会,毕竟内卷的压力摆在学生的面前,学不会就只有被淘汰。至于学生学起来轻不轻松,上课能不能听懂,这些仿佛都与学校关系不大,你科仿佛认为只需把学生送上内卷赛道的流水线,最终就能得到“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毕业生。可是千生一院士的背后是残酷的六人五毕业,看起来仿佛一片大好的考试成绩的背后是多少学生苦与泪的凝聚。我不懂科大在招生时是怎样标榜自己的教学质量的,但在我看来,你科的芸芸众生不是教出来的,是逼出来的。
我真挚地希望量子物理这门课的开设能让你科认识到自己教学制度的问题。
我不否认的是你科的老师level都很高,但是在他们教授课程时,都觉得很多东西理所应当。我想在编写量子物理讲义时可能很多时候老师会忘记某些概念需要着重解释,我想在老师意识流输出讲课时可能自己也没意识到下面同学在听天书。
你科的学生阶层和老师阶层存在一个巨大的信息断崖,也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沟通管道,学生们的切实问题很难让老师理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制度下仿佛也失去了沟通的耐性,进而让老师产生一种“没人回复我,那么我讲的大家都应该听懂了”的错误假象。进而更加助长了大水漫灌式的填鸭式教育,上课的内容更加听不懂,沉默的大多数便更加沉默,你科也在剑走偏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可惜的是,这样的制度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有多少学生满怀着对知识对科学的渴望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样一所理工科的“天堂”,可是却在无意义的内耗和看不到头的内卷当中被磨掉了热情与希望,对知识的热爱荡然无存,唯GPA论的风气便兴风作怪。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需要学生来背锅吗?
教学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更不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激进式安排,在社会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天,教学更需要注重以人为本,静下心来完善自己的制度,一步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体系。
这两年,你科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高新区的建成,经费的暴涨。你科仿佛真的在时代的变革当中跑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我作为科大的学生自然感到欣喜与激动,可在这样的大好前景之下却又感到一丝悲怆与担忧。
毕竟,羊圈修的好不好与羊圈中的羊有什么关系呢?
出分了,很可能是严格按照3平时3期中4期末给分的,然后平时分100,再局部微调?
本人按公式刚好严格等于95,但我期中期末应该都是5%左右,所以要拿高绩挺不容易的,还是去zjj班吧。
——————————————————————————————————————————
以下内容仅针对任老师教授的量子物理!!!
现在卷面成绩都出来了,期中均分75,期末均分66,没有同学挂科,总评也提交教务处了。
即使这么课有很多槽点,但我个人视角里,在任老师的处理下,这门课还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其实如果上课认真听,老师每节课开始会在讲一遍上节课的重点,加上考试前自己过一遍PPT,知识点就过了三遍了,考试也会比较轻松。我自己写了5张纸的总结内容(加起来也没花24h),考前再巩固一下,对绝大部分题目都能很快反应过来,可以说,除了少数题目,限制我答题速度的只有写字速度……所以期末考试一小时就基本写完了,不会的也只能瞎蒙
课程也不需要很多的物理基础(考试也没考),我自己大一的力、电、热A均分不到78,然后量子物理,期中94,期末92,顺便期待一手总评。
有的同学说这门课需要数理方程的知识。其实还好,我也刚好上了数理方程B,数理方程B里通用分离变量方式解出的形式解与这门课里有些不太一致,简单的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形式不一样(固有函数一般是cos与sin的线性组合,而本征函数就写成了含初相的sin),难的方程(解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学了也算不出形式解。所以,任老师这门课不太需要数理方程的知识,哪怕Liouville定理的思想其实也更贴近线性代数一点。
反而我觉得线性代数的知识更重要,修线性代数B1我是花了很久时间(线代课+史纲课+课下),把李炯生、查建国、王新茂的《线性代数》内容都理解了一遍,对线性空间的概念熟悉了一些。
这样在理解量子物理里的本征态-归一正交基,力学算符-线性变换-矩阵(厄米算符-Hermite阵),算分布概率-基变换-坐标变换,表象-完备正交基,力学量完全集-特征空间分解等等概念会容易一些(感觉就是换了一下名词),甚至期末备考时我还参考了这本书……量物教材就别看了,还是上课得听,适当记点笔记(防止走神),不然复习要看教材和PPT就很折磨了。
不过窃以为此课应更名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与数理方程、线性代数在微观物理世界中的应用》,徒知其表,不明所以。虽然已经是老师在各种压力下给出的最优解,但我真的觉得不足以担起《量子物理》的大名,如果真的是科普选修课,还挺有意思,可惜被强加在了物理必修中,到底是为什么呢?
考试形式比较像古诗词填空:“桃花落,闲池阁,————,————。” 如果不会就真的不会,很难现场推出来。
考试画的目录,内容手写结合自己理解摘录老师PPT:
评分对课不对人 烂课一门,期中期末也离谱 期中一堆简答题,什么默写费马原理,薛定谔方程,还有解释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现象(像天空为什么那么蓝,云儿为什么那么白balabala),计算题光学的简单,量子的基本上都是作业题的证明或者类似讲义上的证明题。 期末基本和期中一样,也是一堆简答题(很多默写内容)+计算题(基本上就是作业题+讲义上的题or证明,可能有轻微的数据变化) 然而我依然学不会
期中84,期末85,334计算结果为89.2,总评89。听我说,谢谢你...
物理课搞成ppt默写课也是真的牛。需要计算的考试题目屈指可数,答题纸上全是默写的文字(各种概念,公设,定理的内容和证明。
收获还是蛮多的,以后卷不动了就拿着科大毕业证去搞量子人工智能(bushi
只能说没那么奶 期中87+期末78=88 按比例给分 最后总评再加一分 感觉不如隔壁
教师主页: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