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实验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1.5 |
本课程没有典型意义上的“考试”,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答辩来评估学生的表现。实验报告和答辩评分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特别是答辩,尤其是校级答辩,对于总成绩有较大影响,进入校级答辩的学生通常评分较高。
给分标准较为严格,但总体来说还算公平。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只要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答辩,得分都不会太低。特别是进入校级答辩并获奖的同学,评分更高。一些学生反映,如果答辩表现突出,最终成绩可以达到90分以上;而基础实验部分评分相对宽松,提供了一定的得分保障。
课程作业主要包括实验报告和最后的研究性实验报告。作业量较大,特别是最后的研究性实验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多位学生提到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非常严格,且和一般科研论文的标准有较大不同,这一点较为让人头疼。
评价较为两极化。有些同学对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表示不满,认为“老师对非材料类课题不感兴趣”,回答学生问题时常应付了事。然而也有不少同学表示,遇到了认真负责的老师,尤其是在实验中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总体而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建议选课时慎重选择实验室。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阶段:前期3-4次基础实验、中期选题设计实验和后期答辩。基础实验主要为熟悉仪器和实验流程,难度较低。中期的研究性实验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学生需自主选择课题并设计实验。据多位同学反馈,课题多为材料表征、光学实验等,较少涉及其他领域,但实验过程自由度较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拓展。多数同学认为,尽管实验设计和操作较为繁琐,但“可以当做一段科研经历,能学到不少新东西”。
综上所述,《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课程在丰富学生科研经历、提升实验能力上有显著作用。然而,课程内容和教师水平存在不均衡现象,学生需根据个人兴趣和目标慎重选课。然而,无论如何,认真对待实验和报告,积极参与答辩,都是取得好成绩和收获的重要途径。
实验论文的nt格式要求上面有人说过了,当时我在群里提出这个格式有问题也没一个老师出来回答,我单独问赵霞老师,老师让我看着来吧。。。
总结一下这门课的话,其实这个课题收获还挺大的,但是正如楼上高赞回答所说,你做的课题老师听不懂,那就不太可能去参加竞赛了。我是不太明白为什么他们非想让我们做个材料表征的课题,做OAM sorting就不行。
剩下的细节如果大家还感兴趣,我就讲个故事吧。
某天下午在一教做实验,发现CCD精度不够,于是找赵伟老师借高精度CCD。
赵伟:你们的课题是在陶小平老师那里登记的,这样的仪器要先找他借。
于是我们去四楼,只找到了一位助教。
助教:陶小平老师开会去了,下午不在。
我们:那你知道四楼有没有高精度CCD吗?
助教:什么是CCD?
于是我QQ联系陶小平。
陶小平:我下午不在,你们去找朱玲老师借吧。
同时,我的队友联系了王中平老师。
王中平:我有一台高精度的CCD,借给赵伟了,你们找赵伟要。
于是我们回到三楼找赵伟。
赵伟:什么?王中平的CCD?我没借过。
于是我们跑到一楼找到王中平,说赵伟没有。王中平大怒,打电话给赵伟,让他不要赖账,速速找出那个CCD。
于是赵伟去1351翻箱倒柜,我们也过去,看到光路上有好几个不错的CCD。我们说就用这个,然而赵伟告诉我们,这几台CCD是朱玲老师的,不能乱动。
许久,赵伟也没有找到那个遗失的CCD,于是让我们先回1331做实验,他在二楼再找找。
回去的路上,我们遇到了王中平。王中平听说赵伟还没找到CCD,勃然大怒,冲向二楼寻找赵伟。
十分钟后,赵伟拿着一台CCD回来了,表情似乎有一点尴尬。
我们装上这台仪器,发现它需要驱动程序才能运行。赵伟说这些CCD的驱动都是通用的,于是我们在网上下载了两个,发现都不能用。
队友想了个办法。他给CCD拍了个照,放到淘宝上去搜,结果还真有。于是他联系商家让他们给个驱动。结果客服问他要交易记录。
正当队友和客服扯皮的时候,赵伟不知道从哪找到了一个驱动,拿来给我们装上了。试了试,还真能用。于是我们把它安装好。
我看它感光器上有点灰尘,于是用嘴一吹——
然后这个CCD就不行了。那个感光器不能沾水。
再加上那个破驱动软件非常的卡,程序运行一会就会崩溃——
于是我们最后还是换回了老式CCD。
奇了怪了, Research of xxx based on xxx 这种句式用得多了去了, 怎么到了你一教这里就不行? 就得说你一教说的黑话?
那天拿到模板, 正好在看师兄的博士论文, "基于xxx的研究", 难怪师兄的文章不能发表在<物理实验>这样的经典期刊上, 只能苟且在PRL和Science上讨生活啊!
我不明白, 有的期刊就是力求把Introduction写的仔细清楚, 力争减少别的领域的打工人的阅读障碍, 本身这篇课题论文的阅读者对于相关领域就几乎没有了解, 用各位的话来说, 写的详细点真的是"为了你好!"
不超过六个图? 那你让同学们卷那么多数据干什么?
请问要不要指定一下您想让我引用的大作? 有多少篇就引多少篇! 引用<物理实验>这样的经典期刊是本人莫大的荣幸!
不会吧不会吧, 2020年了, 居然还有人不愿意用bibtex啊, 不会吧不会吧, 还真有啊!
这不是在教大家写文章, 这是在一如既往地传播腐朽的形式主义, 宣扬奴化教育, 不愧是要捏着鼻子上的课!
当然, 我相信哪怕写得再认真, 也几乎不可能有老师认真地去读.
答辩的时候在观察老师的反应, 某赵姓女老师老师除了材料类薄膜类拉曼光谱表征之外的课题一概不听, 享受手机给她的快乐, 某位老师看了看我们的标题就开始玩手机了, 唯一一位提问的是年轻些的主管老师, 但也在询问一些基本原理上的问题, 听得最认真的一位老师却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组提问, 就像个吉祥物一样坐在那里.
诚然,各位老师也是普通人,不能要求他们去听自己没有任何兴趣的东西, 可是又为什么要逼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的课题呢? 作为老师这般应付学生的答辩,敷衍学生的认真准备实在有些令人不齿。
关于卷: 如果想拿高分,最好选能凑齐理论计算、烧炉子磨材料、表征标准流程三部曲的标准的化材实验课题,或者选一个原理比较简单,能做出个好看好玩的小装置的问题。
老师提问三连:
"材料是你们自己制备的吗?"
"花了多少时间?"
"做了哪些表征?"
个人观点,能不能拿奖不在于课题的科学性, 更不在于你有没有认真做, 而是要记得每周都去老师面前刷脸, 像前几级实验一样"装作自己很努力"就好, 如果是主要在自己的实验室干活, 那就更要刷一刷存在感了. 要尽可能让课题内容处于一教老师们的舒适区内,做出一个能取悦老师的小玩具更是极好的.
如果不是相应方向的,建议和凝聚态实验、化学物理系的同学合作, 大三时间宝贵, 不值得在这样的课程上认真, 浪费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课题.
一颗星, 送给楼上的同学们遇到的认真对待学生的老师们!
Reference: Cosmos, Comment on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 2019, Hefei, icourse.club.
整个组讲报告那位86,其他两位工具人84,cnm.
本来打算慢慢补本科四年的课程评价,由于毕设做的不是很顺利,一直耽搁了,最近终于有点进展,可以稍微闲下来了。今天下午在研究怎么用comsol解决化学问题(一无所获),想起来自己第一次接触comsol还是居家实验,特地过来写写。
我是一共做了四级大物的,我的感观是4>3>>2≈1,1,2的弊端我觉得我也不用赘述,大家骂的挺厉害的,我补充两个我自己的知道,一个是听别人说的,科大老师好像有硬性的教学要求,你可以不做科研,但是不能不带课,所以导致了许多课尾大不掉(词语用错了,大概就是那个意思).2是我大一上的时候和一个非物院老师吐槽大物实验傻逼之处,然后那老师,先和我们一起笑了笑,然后表达的意思是大概是大物实验也不是一无是处,现在想想我当时的想法觉得很有意思。
接着说大物3级,大物3级因为疫情我们改成了居家实验,确实有很多问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朝令夕改,要求变来变去,其次就是故障百出的虚拟仿真实验,不过我个人确实没有受这些东西祸害,第一是我喜欢卡点交任务,所以第一点避雷了,第二因为卡点交任务,所以,虚拟实验做的很慢,其他人都差不多做了我才做,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成功避雷。至于报告,因为可以写电子版而且我当时算比较卷吧,还有个程序可以算不确定度,所以我并没有觉得很困扰。三级大物给我留下的记忆有3点吧,第1是一个光学实验,具体名字忘记了,内容大概就是拍衍射光斑吧,还要发在群里,然后要用放大镜做,又不用固定,好像是让我爸帮我拿着吧,然后还干了什么,反正回想起来感觉还挺温馨的,记忆里和我爸妈这种互动还是比较少的,我们都有点那种不苟言笑的性格。第2就是前面提及的那个用comsol仿真模拟的题,先说一下为什么会想到用comsol,因为助教建议了然后群里有人提问,然后我当时还是挺想卷的,然后就卷了一下,后面慢慢从卷中升华了自我,变成了自己探索了,我学习能力也确实不行,没什么结果,但是确实当时有种探索的快乐,我至今还记得他那个实验名叫作吹不灭的蜡烛,然后背后的物理想象是圆柱绕流,comsol有个案例就是讲这个的,这还是叫什么icpt的题目吧,确实有点意思,第3是回学校之后补了一下4个三级大物实验,然后对一个女孩有一见钟情的感觉,不过还没行动,就脱单了,大学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暗恋胎死腹中。
最后说大物4级,大物自己是自己选个课题做,你可以提,也可以按照老师(助教)给的课题做,鼓励在自己所在的实验室里做自己的课题(比如大创和大研),我本来想让大佬带我,结果大佬的课题做起来太麻烦,就成了我做自己的大研。不得不说对科研很有帮助,从采购仪器到开展实验,到项目结题,怎么说呢,简略地体验了一下科研过程,实验的结果挺垃圾的,但是确实给我体验了一次完整的科研过程,20年后做,如果有人问我在本科做过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我想这会是我的一个备选答案。真挺有意思的。我是挂在代如成老师实验组里做的,代老师人很好,王老师人也很好,王老师官大一点,是个严肃但是却又有一点可爱的小老头,他们两个本科都是化学生,研究生才去做的物理,而且好像大四做毕设还能白嫖1教的各种表征仪器。1教还有台气质联用的GC可惜没有助教会用,另外负责GC测试的那个助教也不太会用GC,本来想做四级大物助教的,可惜王老师说他只要博士,我目前又没有读博打算,估计是没戏了。因为化院的物化实验也有个类似的自主选题,我曾经和一位老师提议效仿物院那样,特别是可以用自己的大创或者大研课题,答复是不公平,我只能呵呵一笑。我觉得用两个礼拜做些应付交差的课题远不如用一个学期来体验一个真正的科研,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愚见。
我的得分我印象里是86 84 88 87
emmm情况出乎意料。
前面几个面上实验没啥好说的,大概是大物之光了,环境舒适,仪器先进,实验简单,就相当于旅游;
后面自主设计实验是 真 的 折 磨 。。。。我们组只有两个人(两个理论物理人),于是就出现了世界名画:《理论物理人在做大物实验》(笑);不过两个人交流还是很方便的。我们一开始选了zx给的课题,据说她随手翻到一篇用声光布拉格衍射测量激光波长的论文就出成一个四级大物课题,结果我们后来分析了一下,全文没有任何具体实验设施搭建和实验步骤,数据敷衍了事,而且用了一堆高端设备能把激光波长测出7nm的误差,还大言不惭地“与实际波长较为吻合”。乐了。
还有个很致命的问题,我们借不到好的仪器!这年头人均CCD了,我们真的拿不到,频率高一点的100MHz超声换能器都没有,唯一借到的东西是一个亚克力盒子,其余的什么10MHz超声换能器什么激光器,都是趁着1304人少或者没有人的时候进去做做,卑微。(后面听说别的组有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惊了,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说服一教为他们花钱的)
中期与曲广媛老师交流了这个问题,果断决定更换研究方向,做了队友一直想做的用几束不同方向的超声波在水中形成立体声场。事实上本来想做的是用立体声场模拟晶体衍射,由于晶体空间点阵种类有限,我们只要制作有限种类的盒子就可以模拟任意晶体衍射结构,晶格常数通过超声波频率来调整。
虽然我们俩都对这个原理缺少自信,并且我们实际上只(做了两三天,因为是ddl人)做出来二维声场,三维情况实验失败了,毫无现象;我俩都觉得这回肯定寄了,能拿个3.7就谢天谢地,但是魔幻的是……居然进入校级答辩了……属于是受宠若惊(但我们还是决定辜负陶小平老师的期望,不再改进实验了,大家都要期末考试的,而且两个理论物理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这个实验的兴趣)。(等出分再来写最后一段)
哦还有论文格式,千万别信他的,自己写就行,详情参考其他评论(笑)。制作和讲ppt也需要有水平,你堆上满满的公式和原理,他们又看不太懂,没人愿意仔细听的。
总的来说就是前期面上实验划大水,后期设计实验赶ddl(要是做材料的恐怕一直被ex),有点烦。最终论文里面的致谢,我想写”感谢费比欧披萨餐厅让我们品尝到美味的食物并且恢复了我们的心情“,和队友商量了一下,还是取消了致谢版块。
——————
出分喜提91,整个大三上学期的最高分,是有点讽刺意味。看了一下面上实验,非常拉,都不到90。来一起说,谢谢大物实验(doge)
总之尽可能不要拖,早早解决;拖到ddl非常痛苦,主要是精神上的折磨……
喜提94,特等奖23333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验选的好,省时又省力,实验选不好,天天在一教
做了肥皂泡干涉实验,效果很好,视听结合,赵炜老师人好给分佳。
注意多角度呈现实验成果,视频照片建模等等等
反正多角度就对了
特等奖只给4.0的蟹壳啊
王中平老师人是真的好,答辩前三个小时还在派他自己的研究生帮我们测拉曼光谱:)
这种课也不指望能研究出个什么东西来,不过想想做完就能逃离大物实验了还是蛮开心的(化院菜鸡落泪
顺便如果想去中区测东西的记得提前预约,我们把样品做好了准备测XPS被告知已经排队到下个月了,然后去测红外反射(wzp老师表示可以去测红外反射,我找到助教他说:“啊实验室还有这个仪器?”)结果三个人对着数据分析不出个什么东西来,阿巴阿巴
(顺便 一教有的电脑有病毒 就nm离谱……建议用一教的U盘或者光碟把数据拷到一教有网的电脑上再传QQ邮箱里的不要搞坏了自己的U盘
先做三次面上的实验,占30%。从第七周开始自己组队,3-4人自拟课题开始做项目。大概12月中旬每个实验室内进行答辩,答辩评分占总评的70%。每个实验室前20%参加全校答辩,并且评出特一二等奖,并获得相应的加分。
这门课应该是所有的大物实验里最有意思的了,不过也仅限于和其他几级大物实验相比。首先会做四个面上实验,就是和之前的大物实验一样,主要目的是熟悉各个实验室及平台。紧接着就是为期一个多月的研究性实验,需要自己找人组队,确定课题,完成实验并且完成答辩,去的时间随意,不过一般要大于每周一次才有可能做完。
组队可以自由选择队友,一般一个队4-5人。选完队友以后可以去选择一个实验室作为主要实验场所,当然具体做的时候也可以去其他实验室借用仪器。每个实验室有预选的课题,如果不满意也可以找老师单独推荐课题,也可以自己找课题,不过据我观察每年大家的课题都差不多,做的内容也都类似。
做实验的过程还是比较自由的,仪器/试剂也基本随便用(仅限于第一教学楼内的仪器),有问题老师会给出必要的指导,不过主要是自己摸索。
十二月底会有最后的实验室答辩。每个实验室答辩的前几名会进入总决赛再次答辩,并且会颁奖。我最后获得了一等奖并且拿了92分,不过回想起来虽然过程非常辛苦,但是也没有太大收获。考虑到应该不会有同学选修这门课,对必修的同学,在此的建议是:如果实验内容与你的专业比较相关就认真一点对待,如果没太大关系的(比如我主要对天体物理感兴趣却做了一堆纳米)就随便水一水过去,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
四级实验几个面上实验很不满意,感觉老师都不用心准备,上课讲的很差,要求也莫名其妙的。后面的实验我们是自己组队,然后去联系校医院的邱肃医生,在校医院做的实验:【汇总】用医学超声研究运动对血流分布的影响
喷一下面上实验
真心想请教该怎么写报告。一个破演示实验,纯写报告的,拿了83,另一个实验自己做出来算折射率n=60多,结果拿了86
助教钱这么好拿?下学期我也要当助教
流程大概就是:先做3个单周的实验(3个不同的实验室),要求根据当前轮次的助教而定,随后一周确定实验室的研究课题,然后做几个星期实验,到了学期末左右安排实验室内答辩,最后每个实验室会选一些组参加校级的答辩。课题可以不在一教内做,可以联系自己专业的实验室、课题组进行某个课题的研究。
而我……坐等1.17被公开处刑……(sigh又开始焦虑了)
校级答辩一等奖,最后出分4.0(嗯也就这样吧~)最值得开心的应该是做实验的过程中的探索与操作吧~
本科总共做了七门大物实验,其他六门全部都是恶心人的课,这门课被衬托的像个战神。 这门课至少能把三个月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选课题自己做。愿意认真做的,可以借此体验完全的科研流程,还能拿个高分(拿奖送了个小米手环);不打算认真做也挺好水过去的。
缺点是可选课题大部分都是凝聚态实验或者化学材料实验的,毕竟物理实验中心老师主要是凝聚态的,而且三个月想出个完整的结果,也就只有凝聚态才有可能。建议改名为“大学物理—凝聚态实验”。
个人认为实验的初衷还行,但一教老师的耐心程度和水平……你搁着恶心学生呢?就这还搞尼玛的科研
我觉得这门课,真的是太能奶了,没进答辩最后还给了92,扣一分给大雾实验老师的水平,感觉水平确实不高误导了我们三周的研究方向,幸亏及时刹车才做出成果,事实证明,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做出东西,光靠前人和老师指导一些条条框框比较麻烦
第3周绪论,第4周开始有3个面上实验(国庆放掉了一个),和之前几级大物实验差不多,感觉还是略傻,甚至还有看演示不真正做这种实验。之后就是组队选课题了。1~4人一组,有多个实验室可以登记(这些实验室会贴出可能的一些课题备选),而且还可以任选一个时间登记(不一定是选的课的时间)。可以仅在一教登记,然后在某老师的课题组做实验,也可以用一教的仪器做(可以借用其他地方的仪器)。中期有一个中期报告,以发邮件的方式提交,最后是答辩和提交最后的报告。一般来说入围校级答辩的给分会比较好。
收获方面,这可以当做一段新的科研经历,能学到新东西。 给分方面,感觉只要能进入校级答辩给分就很不错。我跟着一位大佬进入了校级答辩,得了一等奖。我不是组长最后总评也有4.3。此外加建议几个面上实验的报告也认真写写吧,有组员没拿到4.3。
相比前面几级大物实验,四级实验还是要好一点的。主要原因是助教从原来的主导地位完全变为了帮助大家使用仪器的角色,而给分、指导等主要都是老师来完成。实话实说,实验教学中心还是有许多老师水平相当高的。这学期比较幸运,随便选了一个挂靠实验室而负责该实验室的代老师本身水平就相当不错,而且很亲和,对学生有耐心。听其他同学说有的实验室的负责老师就没有这么好。所以一开始选实验室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点。
我只想说感谢组里的大腿,拿了校级特等奖,大物实验都能让我躺上90~ 就是有几周每周都得抽出三四天的下午或晚上去搞自己组的课题,付出的还是蛮多的,不过仔细想想感觉还是在制造一些学术垃圾,没啥意义。
前面好像要做4个基础实验(轮到我们做的时候还有两个演示实验,看他们做实验然后写报告。。。。。。)
最后组一个小组一起做一个课题...虽然我选的题目挺没意思的但是感觉听大神答辩挺有意思的。
我在小组摸鱼最后总评84=。= 小组的厉害的组长总评似乎85.。。给分看起来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