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6.0 |
期末考完出分没出总评,来评课社区给老师打call,不讲成绩。
先说这门课,数学分析B1是所有非数院和华班的大一上必修课,也是6学分的“重量级”课程,所以学好数学分析至关重要。教材是统一用的程艺教授和陈卿教授的《数学分析讲义》,内容(按顺序)是数列/函数极限,函数连续性,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级数。例如首先需要弄明白的是
再说李新老师的课程,老师讲课水平保证是一流的,讲课逻辑和板书很清晰,节奏很合适,知道哪里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会停留很久,哪里是不重要的部分,一笔带过,所以上面说到的一些东西我讲不明白,但老师肯定能讲明白,即使没明白,可以课间和下课多找老师问问题,老师很乐意解答的。有一说一,我很佩服老师可以对知识重点和学生难处的理解这么深刻,因为老师说他是cmo银牌来科大的,一般的数学大佬可能会做不会讲,不理解普通人的难处,但老师做到了。老师讲课顺序基本按照课本,少部分时候(比如数列极限,微分证明题和数项级数)会补充一些习题,都是很有价值的题目。所以说老师讲课本内容你可以不听,对着书自学也ok(只要你认为自己行,我也是这么干的),但补充的例题一定要听,特别是你私下不喜欢刷题的情况。老师的作业都是课后习题,题量适中,一些证明题稍难且有价值,做出来应该都没问题,其他的非作业的课后证明题也建议做。
(我很少听课,对不起老师,上面感受可能和实际有细微偏差,但应该大差不差)
课堂情况的话,李新老师这学期不点名不小测(所以苯人翘过十次左右的课),越到后期到课率越低,而且后排很多划水的,所以认真学的话很容易拉开差距。而且我这学期的班苕皮较少,不用和苕皮卷了(喜)。
关于学习方法,我是数竞生,一些内容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但不代表像我一样的一般数竞生可以不加听课或复习地降维打击,竞赛和大学数学不是一个东西啊!事实上,期中考前我才意识到只是会写作业远远不够,于是草草刷了一天题就考试了,然后直到期末周我又没刷过题,也没复习过课本(懒的老毛病犯了),狼狈地复习了两天又考试了,结果有些小寄。所以关于刷题我深有体会,所有人(大佬除外)都是要刷题的。老师推荐的是《微积分学习指导》,我用的是《数学分析题解精粹》,也可以问问同学和学长,一本就够了,以及考试周强烈推荐刷往年题。对于非数竞生来说平时上课的理解和作业要更下功夫,听懂的同时建议自己把书上的定理尝试证明,可以减少“我上课听得懂但题目就是不会写”这种眼高手低的情况,因为题目的做法很多就来自定理的证明想法,以及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个条件”,加深记忆。我就自己推过级数那一章的几乎所有定理。
关于刷题,特别说明,老师说过:刷题不是目的,拿高分也不是,学会思考才是。首先退一步讲,想要成绩,一定要抛弃高中的题海战术,刷题在于范围广、质量高而不在于数量多。期中期末压轴题方法太多了,没见过的情况下考场上基本不可能做出来,这些方法“见到就是赚到”。所以刷题要看题目的类型,争取”只刷一道,掌握一种类型“,相似的题目简单写一下就过。那进一步讲,如何通过刷题培养思维,我的经验是,刷题学习方法的同时多问“为什么”,这里的“容易证明”是为什么,为什么是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体现了什么思想,是分段控制,是局部分析,是递推……等等,这些思想才是贯穿整个数学的主轴。说起来很抽象,有一种“根据答案写过程”的感觉,但这就是刷题能带来的思考。
关于数学思维,老师说过,要保持思考,不断思考,你要始终去想象隐藏在背后的一些基本原理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驱使这个东西在走。上面刷题的思考是一部分,去理解解题方法的本质;另一部分是尝试建立数学各部分间的联系,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那个东西能不能推广,等等,多问问题,有问题就有思考。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来很难,但随着数学课程的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所以,慢慢来。
夹带一点私货,李新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之前对老师的感觉只有讲课很好,但是12月的时候,思政小组给了个采访科学家的期末作业,我就被派来采访老师了,老师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在交谈中,我了解到李新老师是以前的cmo银牌得主并在科大读书,就倍感亲切hhh(虽然课上提过但我印象不深),对老师好感++,且老师给了我上述“保持思考”的忠告,让我感到受益匪浅(虽然我还没有体会到我会思考)。整个交谈就像老学长给学弟建议,印象真的很好。
作为未来的树皮,能和这样的老师交流太棒了,希望有机会我也能当李新老师的助教和老师多交流啊,お願い。
李新老师这学期上课不点名!没小测!纯手写版书,讲课基本跟着教材走,提前预习下教材的话应该比较轻松就能跟上。一般来说,李老师先花几节课讲完理论知识(其实我觉得老师引入每一章的内容的时候都很清晰,也很有意思),然后再花一两小节课来讲例题(例题一般都可以在微积分学习指导这本书上找到),讲解的都很清晰,也会考虑非数学系学生学习的侧重,我觉得算讲课讲得很好的了,作业方面布置的我感觉挺多的,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微分方程章节的作业其实算挺多(经典做题号为奇数的题目),应该要花点时间.
这学期助教其实我觉得挺负责的,平时只要你主动问助教问题是会给你及时答疑,作业的答案会自己打成PDF(答案中的“秒了”是不是过于多了),期末考改卷下午考完晚上就改完了,强大不堪。习题课的话我就去上过两次,邓助教的第一次习题课拓展了挺多数学系学的知识(第一次接触过于劝退就没再去过了),上的刘助教的习题课就是讲了下平时作业的解答这样,后面也就没上了。
大家关心的考试跟给分方面,期中考试比较简单,只考微分知识。期末考试的话比较困难(老师在最后15分钟的时候进来说可以不用考虑最后一题)。。如果想考好的话,刷一刷往年题目(感觉不需要很考虑往年期末的最后大题,对我这种人来说实在困难),再把微积分学习指导做一做?(这次期末考中很多定积分计算,如果刷这本书的话应该都可以很快算出来)本人平时作业全自己做,试卷卷面期中100期末90(查卷魅力时刻)最后总评97(应该是上调了1分).
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课是李新老师上的期末复习课(原本以为是助教的习题课还没打算去的),讲了挺多题目跟期末考点的。老师作为科大的学长,分享了一下,他认为的学习中最宝贵的,不是某一定理的具体证明思想,不是某类题的解题技巧方法,这些或许都会随着时间逐渐忘记,最宝贵的,应该是我们的独立思考.
对于一个高考完不想沾数理化的人,满意了
不想破坏lx老师的10分,但两个助教实在难评
一想到数分老师,脑子里先出现的还是在足球场上跑得飞快的李新,难绷
抽签没中来的李新老师的课,也是意外之喜,讲课很有条理,全程板书,评分人少只是因为本科生课开的少而已,而且下学期也不教了;没有点名没有小测,会补充一点题但也不多
作业都是课后题,积分求导那阵子不少,一般不多;
期末就靠前两天住在图书馆,疯狂预习,做了前三年的卷子和部分段雅丽的复习PPT,感觉不追求4以上的话,不额外做题真没啥
最后一节课说从一个师兄的角度,想让我们学会思考,而不只是知识,虽然我学数学只是因为必须要学而已,但莫名觉得李新和我的一个贼喜欢的高中老师贼像
1.李新老师开课很少,评课社区的评价也少,所以选李新老师课的人明显少于其他老师。
2.数分B1是大一上最重要的数学课,我最初是半听课半自学,后来逐渐偏向自学。但是,自学只是我的个人风格,与李新老师的水平无关。从讲课的水平来看,我认为李新老师是非常优秀的。首先,李新老师的语气并不催眠,让你有想继续听下去的欲望;其次,老师讲课时总是循序渐进,没有混乱和跳跃,板书也十分清晰;而且,老师上课时也常常讲一些拓展内容,并用自己的学习经历来劝诫我们,让我受益匪浅;另外,课上老师会讲解许多书上没有的例题(似乎都出自《微积分学习指导》)。
3.关于考试:期中考试注重基本概念的考察,整体难度较低;期末考试是放假后返校考的,听说会注重课本内容的考察(包括可积性的证明)。但我因为期中考得比较好有点膨胀,没有花太多心思去刷课本题,对基本概念和证明也掌握得不够,只是把往年题都做了一遍,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结果期末直接炸了。请大家引以为戒。
4.关于教辅:个人感觉,如果只是应付考试,对绩点没有特别高的要求(4.3之类),《微积分学习指导》就完全够用了。
5.关于给分:由于期末的重大失误,我本来还在考虑重修,结果发现被捞到了3.7,实在是感恩戴德。估计优秀率是给满了的。
李老师讲的好棒啊!!一点也不会困。重修党,三节课全叠,只翘过两次信息论去听课,发现李老师正是自己最喜欢的风格,可惜实在没时间上课,哎。。
这门课主要靠蹭隔壁屠老师助教习题课度日(那三位助教是真的给力)
最后小测三次取两次,按226向上取整算总评,如果向上取整后卡线则送1分,也就是83.1就给85。不及格55以上的给60。给分真的算很良心的了,因为考试真的不难。在小测三次里拿了两个69的情况下靠期末考试送分和完美的总评计算公式顽强地上了优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