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大学生心理学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心理学系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2.0 |
张效初老师的《大学生心理学》课程采用小组展示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节课的前半部分是学生分组分享,每个小组负责一次分享,内容由老师指定,且小组成员需逐一发言,并由老师和同学评分。后半部分由老师讲授相关课题,内容涉及心理学基础、身心特点、自我探索、学习适应、爱情心理等。尽管部分学生认为课程讲授枯燥,课堂互动效果不佳,但也有学生表示老师讲课富有趣味,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课程没有期末考试,但有三次小作业,通常为500字左右的小作文,以及大论文,最初要求手写3,000字,但后来改为打印版,论文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访谈报告或综述。一些学生觉得手写论文要求不近人情且繁琐,不过这一要求已得到改善。课程还包括小组展示和课堂签到。
课程的评分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小组展示和大作业。过去,张老师的评分被批评过于严苛,有学生抱怨低绩点且对评分标准不明确。然根据一些评课反馈,张老师已调整评分规则,以更合理地反映学生的表现。评分仍然涵盖学生相互评价环节,但老师对评分的最终调整显著改善了总评,最近的反馈多显示评分趋向合理。
关于张老师的风评分歧较大。负面反馈主要集中于开课初期,教学安排和评分方式都遭到质疑。部分学生抱怨低评分严重影响绩点,并觉得实验和考核方式烦琐、略作调整即可大幅改善。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评分政策的调整,一些学生对课程和评分的态度有了很大改观,并指出“张老师讲课用心,极力改善学生体验”,以及课程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学知识。
总体而言,张效初老师的课程内容丰富并具有实践价值,但对教学方法和评分方式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为避免因评分不均引发的负面影响,建议有意选课的同学对课程的作业量和评价方式有充分准备,并注重课堂表现。虽然早期评分问题曾引发不满,但张老师积极调整改进评分方式,显示出对学生评价的高度重视。选择该课程时,需考量个人对教学方式的偏好以及对心理学知识的兴趣。
给一分是因为不惜希望评分比绩点高,基本是水课,仅用小组展示(一次)与大论文就评判绩点,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论文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写更不知道……全班给分都不是很好,(远不好于其他班)我估计我不是最后一个评课的,总之:珍惜绩点,看完评论,离开这里
大作业论文坚持要手写,属实多少沾点
给分sb
给分一坨shit,也不知道你一个通识课有什么理由给2以下,论文还要手写3000+,不想寄就别选
这学期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一定改善,至少不用手写大论文了(乐)。
每节课前半部分是同学分享,分小组,每个小组约10个人,负责一节课的课前分享,分享的内容是老师给定的专题,每个人上台一次,分享时间是每个人三分钟左右,然后其他同学打分。后半节课是老师讲。
从内容上来说,老师讲的不错,三观也很正(不过我课上经常在低头写作业)。上课有很多小组互动环节,分享自己的爱好,经历之类的。有三次500字左右很好写的小作业,在 BB 系统上提交。
每节课都要签名签到,而且签到时间是在同学分享完之后,所以时间不固定,(像我这样每次想卡点在签到的时候去,签完到再回来的人可能需要等很久)。
这门课没有考试,但是大作业是一篇 2000-3000 字的论文,论文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访谈报告或者综述。(我随便做了个调查问卷,本来想让chatGPT 帮我写,结果 GPT 写的依托答辩,还得自己上手疯狂凑字数,生产学术垃圾。)
论文写的一般般,竟然给了我 4.0 , 可能这学期给分真的好起来了罢。
本人是2022秋张老师的课代表,澄清一下实际情况。
首先是争议极大的给分问题。张老师2022秋是首次教授大学生心理学,这门课各绩点的比例不熟悉,最初给的绩点被认为整体偏低。实际上由于学生的强烈反应(其中不乏在qq群中很过分的匿名言论,对此我强烈谴责,无论如何不可以人身攻击),张老师已经决定调整分数计算规则来提高整体的绩点了。目前最终绩点教务系统还没有给出,张老师在qq群回应的时候给了成绩的分布情况,见后文。所以在本条之前的“给分低”的评价的参考价值有待商榷。qq群的匿名环境本身也容易造成幸存者偏差,得到高绩点的人的匿名发言欲望显然低于得到低绩点的人。
总评计算方法:考勤15分 作业15分 分享20分 大作业50分。其中分享中10分为学生通过扫码问卷评分(差距极小,最低分8.0,最高分8.8,其他评论有认为学生互评评分规则不合理,即便有,影响其实极低,张老师做数据分析发现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相关性很高,说明评分还是合理的),另外10分为张老师评分。考勤15分最初是一旦缺勤扣光,在张老师决定整体上调后改为一次扣3分。
成绩分布(调整后):A+2 A8 A-34 B+18 B20 B-11 C+ 14 C2 F2。
在本门课中的各类作业包括:几百字的心理相关作业(假如你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分析一次较大失败等);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次带PPT的话题分享(身心特点、自我探索、学习适应、爱情心理等,第一次课会以报数方式确定小组,小组在qq群内抢课题,分享每人三分钟,很多人因为卷或单纯的废话多导致严重超时,理论上不鼓励超时,会建议学生降低对超时同学的评分,实际上基本没有实现,但确实有一位同学因为废话过多导致他学生评分最低);每次上课填写给演讲小组的打分问卷(腾讯文档二维码,视为考勤,此外不点名);大作业是3000字手写论文。个人认为作业量不算多,且难度极低,不会的查书查资料就行,不需要知识储备。
每节课的组成:围绕同一话题,小组分享,然后老师授课。老师会在授课中纠正学生分享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张老师音量适中,普通话在线,语速正常,也很幽默,对各类社会现象怀有开明态度,心理学知识作为科普而言也不是人尽皆知的那种,听课的体感很好。此外课堂有时会有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交流活动,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放不开,效果其实不太理想。
张老师性格和善,即使多次有分享小组严重超时,分享者私货过多,也只是温和地建议之后的小组注意控制时间。在绩点出来以后,有很多同学在qq群匿名开喷,其中有比较认真的分析评价方法的,也不乏得到低绩点后恶语相向的。有情绪大家都能理解,但人身攻击实在是下作的表达方式。即便如此,张老师还是详细地回应了成绩计算的详情,并与教务处沟通更改成绩。
最后一节课提交手写论文,然后放了电影《美丽心灵》。
省流:有考勤 低收获 老师应该有调分经验了
老师重新调分啦,人生中第一次总评上4! 课堂节奏有点奇怪,收获不多,故给四星。
以下原回答
本人攻击力弱,就不具体答给分问题了。
隔壁查汝晶老师临时带过这个班一节课,授课与给分应该大差不差,两班评分可综合参考。
“只能说,成功消灭了我对大学通识课的幻想,也进一步加深我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偏见。”
说点其他的: 老师:张老师是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的PI,今年第一次教大学生心理学。 课堂内容:1h小组展示(考勤),1h上课,0.5h小组交流(本小组集体跑路) 小组展示采用同学+老师双评分加权模式,其中评分原则为“自由心证”(hh) 其中,老师的讲课内容和小组展示高度重合。不知是同学ppt太卷,还是老师备课太浅,这场比拼老师全方位落败。 讲课方式枯燥,可以用照本宣科形容。虽说老师是第一次教这门课,课程内容几乎没有结合前沿领域,独到见解也几乎没有。 只能说,成功消灭了我对大学通识课的幻想,也进一步加深我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偏见。 以上是早期坐前排的听课体验。后期就Genshin Impact Time。()
组内交流环节:只能说本组全员社恐,与其如此,不如一起开溜。
大作业:手写2000+报告,不多说。
其他:个人认为,强制大一选大学生心理学,真不如多开点社交礼仪与人际交往实战之类的通修课。既然有这么多考勤给分还烂,那还不如来点科大学生紧缺的社交知识。
给分依托答辩,要求几千字论文的理由是不让同学抄袭,所谓评分依据是PPT演讲的同学评分。
大面积一点几分的绩点,我是2.0,薄纱同学们叻,利益相关应该给个2分,但是手写论文真的折磨,我给两分我睡不着安稳觉。
别选,快润,让他守个空教室看他还怎么造
我在这里先说结论:大学生心理学很实用,张老师很有趣。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部分社交活动从线下转为线上,构建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相处范式;人与自我的交流更是不断减少,沉溺于短视频流、部分无意义的游戏当中的人无需思考真实的自我所在地。这种原子化、娱乐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如今人们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或重或轻)。人们先是被分隔开远离了他人,又被笼罩在迷雾中看不清自己,于是自我便如同离岸浮萍,飘摇着摇摆着,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现实沉重的雨点击翻而沉入水底。
那些认为心理课没有用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着健全的心智,没有心理问题留待他们解决,自然不需要上心理课。身体没病的人不用去看医生,手上有伞的人不用借别人屋檐躲雨,没有烦恼的人也不用去万事屋找坂田银时。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他/她不会在某个深夜,在上完了一天的课,或者打了一天的游戏后,突然感到自我意识的虚无;谁也不能保证,他/她不会在某个深夜,因为自己临近挂科的成绩而辗转反侧,祈祷老师能捞捞自己;谁也不能保证,他/她不会在某个深夜,无法控制地猜想另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人对自己的感觉,寤寐思服。
神说,要有心理课,于是就有了心理课。
我说,菜菜老师捞捞,于是有了2.7.
那么,心理课是这样的,它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会巧妙地绕过你内心设下的层层屏障,直击那最不为人知的内心深处。这是老师ppt上举的一个例子:
/////
某种认知模式:“周围人说我有问题的,是看清楚了我的实质;而那些羡慕我觉得我有很多优点的,不过是看见了我的表象。”
/////
于是我猛然发现,原来之前的我抱着的是这样一种可悲的心态。我突然释怀地笑。
还有三次小作业中的某一次:
/////
请你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分析自己一次较大失败(学业、恋爱、同学关系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于是我猛然发现,原来之前的我抱着的是这样一种可悲的心态。我突然释怀地笑。
好了,已经可以不用再笑了吧!!总之,有着这种触动时刻,就算学不到什么知识,我也认为这堂课值了,更何况老师实际上还 会 介绍许多知识,比如心理学发展史、爱情心理、自我人格等等。而且,这些知识有多种呈现形式,故事会、小组讨论等等,并不只是枯燥无味的ppt,能抱着书包听得下去。毕竟张老师是一位能脱口而出“病娇”的人,网上冲浪以及二次元浓度可想而知。此处@某位几何学基础的4字老师。(这两位我都很喜欢)听进去以后,就可以应用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从而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好吧,就算你实在听不下去,你也可以干别的。我看到有人打死神vs火影,有人推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有人写数分作业(这竟然是最正常的),正如别的回答中讲的,课上可以干别的,只要不影响到别人。这一点我也很喜欢,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永远的温暖港湾,你可以远航,但想回来的时候随时欢迎你回来。
关于给分问题,张老师第一堂课就有提到,最终给分总是有好有坏,总是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但至少能做到问心无愧。
我一直认为,给分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是某种情感体验。因而并不在意老师给分。
我看《死神》的时候,看到平民出身的露琪亚和恋次一开始十分憧憬死神学校,毕竟进去以后就不愁吃喝,而且里面的人都是人才精英。但后来他们真的进去了,在训练的时候,我却看到同样是有高低之分。
之后我渐渐意识到,无论平均水平多好的群体,人数一多,总会出现几个逆天的人。
科大同理,大心是大课,一堂课一百来号人,总会有因给分不满意而破口大骂的人,倘若他/她/它认真上了课,用所学的归因法或者是合理情绪疗法处理一下这件事,也不至于落到如此狼狈的境地。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还成了蝙蝠侠攻击的对象,不知不觉间就主动给自己戴上了彩色头套红鼻子,唯一的作用也只是博君一笑尔。
写在前面:
前几个学期老师风评不好大概是老师不知道这玩意是全校必修导致的。
我这学期上下来感觉老师和之前的评论描述的不是很像。
——————————————————————————————————
课程形式(似乎是统一的)第一节课分小组,后面每节课都是小组展示+老师讲课(不过每次小组展示似乎都会比预期的长)
分数构成:大作业+平时分(签到、作业三次)+小组展示个人得分(小组展示每个人都要上)(个人得分由老师给分和学生评分构成)
顺便吐槽一下这教材是真的啥用没有
——————————————————————————————————
6分起评。
讲课方面:没啥特别的
课堂方面:正常水课管理,不限制写作业、看手机。每节课都要纸质签到(似乎是课程组统一要求)
作业方面:课程组统一要求大作业:论文。张老师要求:纸质(可打印)+查重(群里有人发了个免费查重网站)
给分:还行。个人上台表现极差,请了两次病假,课后作业全交得分3.3,感觉很合理,故加一分。
——————————————————————————————————
总结:还说得过去,想学到东西的话尽量去那几个高分的老师那。只水课的话没啥特别的雷
课程因为jwc强制,很多不想选的学生也被迫选了大心,所以感觉课上大家基本上在摸鱼。我是一开始对大心感兴趣,但是上到后面发现确实讲得很无聊,后期也在摸鱼。刷脸的话基本上不考虑,除了课代表,老师应该不记得一个人的名字。 作业很少,两周写个一两百字,很水。需要做小组展示,从准备到展示完的整个过程还挺耗时间。大作业是写论文,需要手写3000字,感觉这一点并不近人情,也不合理。 从课程群的反应来说,给分似乎不好。似乎存在大批一点几与二点几。鄙人还算混了一个比较好的分数。
嗯,张老师二度调分,看得出来在极力满足学生需求了,这一点还是值得给个高分的。
其他人似乎因为负面情绪给了极低分,算了,给个满分拉一拉吧。
平时作业一般是几百字小作文,大作业是小组合作出个ppt,最后一节课会要求你交一个论文。
水课,基本没啥收获,不过这种课一般人也不会有啥收获。
论文要求手写,只此一家,极其不合理,我想不出手写的理由。老师还一直强调写这个论文看的不是你内容,看的是格式,大家以后都要写论文的,然后论文怎么写不讲,反正我是现查的,并且还得手写。再者电子版还能查重,也不用担心同学各种字体有的乍一看看不懂不是。纯折磨人。
评分的话,有可能算在评分里的因素我总结一下就5个,平时作业 中期ppt演讲 末期论文 每节课上课中的打卡 最后就是组长课代表或者和老师熟不熟之类的。
最后说给分,极其低啊,讲道理我以前是对这个老师印象挺好的,不知道他给分的时候出于什么心理,折磨学生。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班一堆1点多分的,然后整体也比别的班低了一截。
就这样吧。
三次作业一次报告一次论文 全部电子版 上课不点名 作为水课中规中矩 没有明显黑点 认认真真完成拿到3.7 感觉给分不错 扭转风评了😋
这门课有三次作业,都是在 Bb 系统上提交关于刚讲的课程内容的应用。
感觉作为一门心理学通修课,这门课对我的作用非常大,学到许多实用的心理学知识。这门课感觉能够帮助我回顾自身,分析自己的问题,而这是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完全不会做的。
每节课之前都有小组分享,内容跟本周课程一致。同学们最擅长的就是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各种动漫人物。
老师的课程内容也十分有趣。本来计划在这门课上刷数分题,但是老师讲的内容常常让我放下笔去听课。
最后的大作业其实知网看个十来篇文章就大致知道该怎么写了。我就写了一上午,3.7。
我觉得有必要扭转风评了(doge)
水课,尴尬,拖堂,阴阳怪气,刻板印象严重,跑了一堆……
根据群里的反映,给分应该不算好。但我上课也没咋听,大部分人也是各干各的事,稍微打高一点均衡一下许多愤怒的一分。 我感觉老师人还是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给分不善良…
我觉得这门课有两大问题: 1.jwc要求必修 2.同学给同学打分,并记入成绩
作业不多,总共三次,外加一次小组展示(小组这个东西我也觉得槽点很多,小组成员之间没有达到很好的相识,小组展示中很多人讲的也没有什么有效输出),期末是一篇手写论文(最后一节课看电影的时候抄完的hhhh)
我感觉认真听还是能有所收获,不过我基本上都水过去了…
课程整体偏简单,基本上课上都在水,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节课的电影; 平常作业有,基本两周一次小论文,每次300-500字; 小组活动也比较多,基本每节课都有; 小组任务是选一个专题做汇报,再由同班同学评分,评分算绩点的一部分; 期末是手写2000-3000字论文,题材和大学生心理相关即可; 最后绩点给的条件目前不明,跟同班同学比起来我算是幸存者,所以不多说,感觉老师过于看重同学评分,下学期可能会改; 总结,这门课选不选,学弟学妹可以参照上面说的课程规划自己斟酌。
发现大一这门课还没有评课,遂来评一下
作业不算多,每节课签到
就是大论文太迷了,完全不知道怎么给得分,自认为写的很用心,但是还是寄了。。。只有3.7
刚看到我的绩点时我也惊了,本人一次课没有缺过,一次作业没有缺过,课堂分享扎扎实实写稿子讲了二十分钟,结果大寄,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真的难受,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还是勉强给了这个评分,看评论也是两极分化严重,非常无语。
给我3.3,还可以吧,毕竟我逃课了三次,期末写的还是不算讨好的书评。上课是轮流的小组展示然后老师自己讲,每节课都有签到。心理课这种分组有时候大约的确是比较社死的。
教师主页: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