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实验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5 |
《大学物理-综合实验A》课程提供丰富的实验体验,包括许多动手操作和数据处理任务。学生需要在实验中应用例如Excel、Matlab等软件辅助实验分析。课程的灵活性体现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定数量的实验进行深入研究。选课时,应认真查看实验项目的评价和建议,合理安排以避免兴趣不合或内容重复的实验。
参与者对课程的反馈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在锻炼实操能力和科研兴趣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科研能力和自信心;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课程安排繁琐,实验内容较为单一无聊,甚至被视为浪费时间的课程。针对给分问题,有学生反映存在打分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但通过与助教或老师沟通可以有效解决分数争议。
作业量适中,主要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报告和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一些学生对报告分数表示满意,给分标准似乎较为宽松合理,而另一些学生则对个别老师的打分速度和透明度提出质疑。重要的是,应尽早与导师沟通,明确个别实验的得分标准和要求。
为充分利用《大学物理-综合实验A》课程的学习机会,建议学生参考历年“指北”及其他同学的评价选择合适实验,提前做好实验背景知识的复习工作,尤其在数据处理及报告撰写上要下足功夫。此外,实验过程中应主动与助教或导师交流,获取更多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实验效率和报告质量。对于实验难度和内容不均等问题,在选课时进行合理选择与计划尤为重要。
在2023年春季,我有幸被大物置课系统置了IYPT这个占两课时的大物实验,当时的我确实什么都不会,包括但不限于excel、latex、matlab、origin等等,甚至没做过几次PPT,就这样懵懵懂懂的,我在规定时间来到了1401这个未来对我带来巨大改变的地方。其实这个实验是允许两人组队的,但是我通过所有的渠道发布邀请,都没有人来和我组队,这挺让我挫败的。怀着这样的心情,我选了“分形手指”这个看上去挺容易的题目。第一次来实验室的那个下午,另外一个实验的助教值班,给我介绍这个实验的时候告诉我分形可以用代码模拟实现,分形维数的计算也需要写很多代码,分形过程的分析非常复杂,需要自己查文献,我从小没有特别学过写代码,C语言学的也不是很好,英语更不擅长,这一切让当时的我非常害怕,觉得哪一项对我都是巨大的挑战。那个下午,我用实验室的器材随便做了一次实验,果然没有现象(我也没奢望第一次就成功)。
那次之后,我联系到了负责这道题的助教,他是一个非常温柔善良、学识渊博、积极阳光的人。他简单告诉了我做出实验现象的技巧,和我讨论一起制定了实验计划,教我如何在知网上查找文献、如何使用特定软件计算分形维数来避免手写代码、如何使用excel绘图,手把手修改我的汇报PPT,教我如何做报告,我无法枚举其中的收获。我也是一个比较刻苦的人,每周二晚上都会在这位助教值班的时候去找他做实验,有时候实验进展太慢,十点之后还没做完,他会在实验室指导我到实验结束,有时候甚至到了十一点多,我也是在某天另一位助教换班时十点让我收拾离开才知道原来助教晚上十点就应该下班了。我在实验室犯过很多错误,包括但不限于自以为聪明的混合了两瓶性质完全不同的墨水,将带油漆的污水倾倒到实验室下水道导致污染了天台,将其他同学的实验箱误以为成垃圾箱扔了很多垃圾,每次这种时候,我都非常愧疚,助教不但没有指责批评我,还安慰我并且和我一起解决问题。某次跟他聊起我大一上凄惨的绩点和差点挂掉的数分,我表示发现自己离成为物理学家的梦想越来越远,我也不清楚未来在哪,他非常肯定的告诉我:绩点和未来科研没有关系。不论绩点怎么样,都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才和未来科研直接相关。并且,他说我是他见过的少数非常认真刻苦的学生,未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期间还有很多小事,就不枚举了。转眼两个月过去,到了最后答辩,他给了我非常高的分数(具体多少不能说),并且说这一切不是出于对我的鼓励,而是我的实验和报告值得这样好的分数。我很感激他能这么说。有些遗憾,到最后忘了送给他一点礼物,也没有合影,也再没有见过他。我许下两个愿望:1,明年参加CUPT,拿到好名次。2,未来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IYPT助教。
于是,在2024年春季,我经过整个秋季学期的实验准备和报告前一个月的灵光乍现,成功从校赛进入了省赛,最后在省赛拿到了一等奖,我很高兴最后证明了当年助教的预言是对的。
2024年秋季,我刚升入大三,具备了成为助教的资格,于是暑研的时候就在致力于申请IYPT助教,很高兴王中平老师通过了我的申请,我主要负责第一题纸飞镖。在这个忙碌的学期里,我的学生带给了我无限的快乐,让我非常感激。我先后教了我的学生如何使用latex编辑文档、如何使用谷歌学术搜索阅读英文文献、如何做PPT和演讲、打校赛省赛的技巧等等。我的学生们也非常优秀,在和我交流讨论后成功设计了多种发射装置模型,比我当年强多了。某次有个学生问我“以后做科研是不是跟现在做实验一样有意思?”,我很震惊,这个问题我当年也问过我的助教,他的回答是“实验中某些部分,比如写代码,确实非常累”,这是一句实话,但我的回答是“是的”,因为相信未来的美好本身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也有很多没做到的地方,比如,到十点自动下班,没有给学生搭建更加完善的实验装置,非值班时间没有在实验室等等,远远不如我的助教,但好在我的学生们比当年的我争气。今天,我在最后一次值班给学生们买了巧克力作为礼物,拍了合影,弥补了当年的所有遗憾,至此,故事形成闭环。
最后的最后,很感谢你看到这里,如果因为这些文字,你对IYPT的认识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而能认识到它带给一个人的影响,我将非常感激。这篇文章有点碎碎念了,文笔不好,有些地方可能讲的不是非常清楚,大家见谅。
二编:没想到这么多人看到和点赞,附加一个彩蛋吧。如图,我2023年春天买了一株栀子花苗,一直养在宿舍,现今已经亭亭如盖了……
课程内容与收获:70%,9
作业量:25%,9
给分:5%,10
加权平均:9.05->10
二级大物因为交报告的实验都在后面比较赶就调了几个实验到前面,也没给请假条。三级我还想请假调时间的时候,后面他就不给通过了(调的前三个实验有两个说我排在放假时间没给过,还有一个过了;后面再调非放假时间的实验,他就给拒了,说要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拍照上传,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严了。随便问问有无办法解决)
1.上课内容:6置6选,一共报告,后面半截选的就比较局限了,所以要注意一下。不得不说系统还是一如既往地卡,而且今年我的班12个实验,12周(3-14),少院学A的同学今年和B统一置了两个实验,暴选10个实验,到后面因为至少要选6个交报告的实验,而体验感比较好的实验大多不交级的选课时间正好在上课(9:00),就略微有点难受了。如果有放假(是不调休补课那天)的实验可以少做一次,据说有人调时间调到放假放了3个实验,但是反正我是做满了。这次因为选课失误导致交报告的实验堆积后期,所以我把几个实验通过请假调时间到了前半学期方便写报告。
2.作业:这次选的实验数据处理比较少。3次报告等权(33% 33% 34%)
3.给分:实验和报告分一如既往地莫名其妙,感觉很看老师主观。总评按照实验:报告=7:3,期末问卷加权算到实验分里面。参考数据:实验分(未计算问卷)85.4,报告分89.4,总评90
郭玉刚老师给分感觉一般,出分还贼慢。
对一些实验的个人体验,仅供参考(这课本来也比较无聊,感觉评论提到好多次无聊,除了空气阻尼那个体验感真的一般以外其他都能接受):
9.18医学物理实验:比较无聊,等他降温记数据就好了。后面选做有一个听柯氏音测血压的实验,怎么搞都听不出来,不知道操作怎么回事。必做部分操作不难。
9.25传感器:比较无聊,搭电路连接,操作不难。
9.29偏振光:感觉不错,操作不困难,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上系统看分数的时候发现比之前看实验分少了10分。
10.09超声定位与形貌成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电脑操作,导出就好了。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一晚上上手一个软件操作后面再也不用的感觉。
10.12电子小制作:焊电路板子,比较有趣。不知道张权老师为什么讲一步让我们做一步,然后走开去另一个班了,等大家都做好了再往下讲,导致经常就是在水群,走的时候也比9点晚了(讲最后一步的时候已经9点了),感觉这个实验如果一次讲完操作正确的话9点之前肯定能结束。
10.16数字表改装:连电路,没什么好说的。
10.22对切透镜的光学实验1:干涉的实验真费眼睛。不过,没有数过干涉条纹的大物实验是不完整的,都来做吧哈哈哈哈哈(误)。
10.25凯特摆:操作顺利的话半个小时就可以结束实验,注意观察圆盘位置移动了之后周期差距变小了还是变大了,这样来调整,先粗后细,不过有一种做法是先用重力加速度的大概值带进去先算个周期大致范围出来,调完之后大概也就两边周期差不多了。如果写报告注意不确定度只要计算主要项的不确定度。老师有要求结束之后把圆盘归位。但是:他会要求你算重力加速度的值并且给出思考题答案再走,拖到了两个小时,刚好做出门测。
10.29单色仪:操作比较简单,两人一台仪器。实验用到了原子物理的公式,但是直接给出了,我也没学过推导。操作不算困难,但是就是我不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系统经常卡死。
10.30空气阻尼测定实验:实验非常无聊,大量重复的动作(控制变量),整体比较枯燥,耗时还贼久。P.S.不知道郭玉刚老师怎么回事,两个学期三次实验是郭老师班上,两次都是助教代课。
11.06双臂电桥:接触电阻的影响看起来不小,最后我做出来的结果比较烂。
11.13霍尔效应:一个线性拟合,数据点比较多,反复做读电表示数、电压换向、磁场换向、调整电压大小的事情。选做实验我做出来效果不好。
没什么好说的。我是不理解,一个最早提出“所系结合”办学理念的学校,是怎么想出来这么不合理的大雾实验的。
对付大雾的最优解就是尽可能速通。要想学点真东西不如进组打工
做两学期大物了,主要想说一下感谢整理大雾指北、出入门测的同学们,总体还算顺利,按照那个著名的大物给分公式,原始算出来 85 之上的调分还是挺明显的,打分有明显不合理问题建议及时发邮件和助教或者老师沟通(亲测有效,你不试一试怎么能知道呢),避免“闷着头做了一学期然后再点开系统一看,咦,怎么有个这么低分的实验”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