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教务处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0 |
2022年的更新
USTC 评课社区是我大一新生研讨课上的项目。
以下的几个报告大概可以还原评课社区背后的故事。
=====================================
新生研讨课是从2013级开始的,一般是一个导师15个左右的学生。导师一般都是教授或者副教授,针对大一的学生开设的一个学年的课。
学生分小组选课题进行研究,我们的课题是自己任意选的(有的导师会给一些课题让大家选)。
导师预约学生进行研讨会,具体时间和频率都是由导师和学生协商安排。
比如我们:
这门课最初的开课通知会由邮件通知,开始、中期、结题的时候,教务处还都会发邮件来调查,确保课程有如期的进行。
关于选课:
这门课有的学院是可以选择的,有的学院是默认分配的导师和学生(比如今年我们物院)。所以如果你想选导师的话,可能得在名单出来之后,早一些去联系自己心仪的导师。(因为每个班的课程进度都很不同)
这门课算是自由度比较大的课程,课程要求和导师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们是这样:
这些信息老师在第一次课的时候都会说清楚的。
这门课的课程收获和自己付出很有关系,如果只是在团队里水水的话这门课可能没有什么收获。毕竟这门课只有一个学分,而且两个学期只有5-6次课。感觉课程设置的初衷挺好的,但是在科大大一课程负担这么重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得不到重视。不过,能建立起新生和导师的联系还是不错的,对想那些大一想了解实验室,进实验室的同学,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至于我的话,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动机做了一个网站(哈哈哈哈,就是本网站啦),把新生研讨课的每次报告变成项目期间的各种Deadline来督促自己。所以,自己觉得还是收获很多的。
这门课除了赶Deadline做PPT,并没有很重的负担。
赵瑾老师还是很 Nice 的,正如她的头像,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哒!
个人主页在这里:http://staff.ustc.edu.cn/~zhaojin/
在这门课的过程中,赵瑾老师基本上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因为我们几个组的选题和科研关系不大,所以她原来计划教我们如何查文献就没有进行了。
感觉她比较平易近人,不会有很难接近、或者无法理解的感觉,也不会给出各种限制,总体感觉选题和研究过程中我有很大自由度。
所以我们新生研讨课的报告上,基本上就是同学们各种发言提问,后期的点评是各个组互评还有研究生加入,只要不是时间太长大家失去耐心,我们的课上都是挺欢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