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实验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0.5 |
《大学物理-综合实验B》包含多种物理实验,例如杨氏模量、霍尔效应、凯特摆等。实验总体工作量较轻松,但设备问题较多,导致实验现象难以重现。例如,一些仪器老化且容易出错,造成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不必要的困难。一些实验被称为“必做选做内容”,例如勾槽的非平衡电桥,但在具体执行中显得冗余。
教师和助教的水平差异较大。某些助教(如岳盈)被评价为较为温柔和负责。然而,也有多名助教被批评为给分苛刻、不愿解答问题,甚至扣分理由不合理。一些教师在课程设置上被批评为过于传统,不随时代发展调整课程内容,尤其是在实验设备更新和教学思维上显得固步自封。
实验给分机制存在争议。一些助教如黄磊,被指在实验操作评分时过于严格,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因为仪器问题或学术问题导致记录不完整,影响了最终成绩。提交的报告若与前几届相同可能会因为使用“旧的不确定度算法”而导致低分。整体评价认为报告写作和评分都趋于随机,强调个别实验和报告给分相对较好,但不一致性显著。
整体上,学生对实验体验评价偏负面,主要原因在于仪器的老化和给分的不合理。有学生反映“每四个实验只有一个报告”政策减轻了负担,但仍需多加小心以免因此被扣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反映在国庆等假期实验负担重,某些实验可以通过假期减少。
一些学生建议在该课程的改革中引入更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并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与当前科研前沿相关的内容。强调灵活性以因材施教,关注如何科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保持合理的评价体系。另外,针对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需求,建议设置不同的实验模块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Boys, you must strive to find your own voice. Because the longer you wait to begin,the less likely you are to find it at all. Thoreau said, “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Don`t be resigned to that. Break out!
-- 基廷 《死亡诗社》
“各位同学们,在本书的开始,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在此,我无意争论是否复旦、中科大、或者清华、北大是否比我们崩溃的更少一些--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我只是看到了无数充满求知欲、激情、与年轻梦想的同学们,将要把自己的四年青春,充满希望与信任地交给大学来塑造。这使我心中非常不安。在当今流水线式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就像廉价的零件一样被生产出来。因为数量巨大,没人会对每一个人的教学质量负责”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我写下这篇短文,表达一些个人对培养方案的看法:
我个人对科大的培养方案的评价就是:不科学,学不到技术,更不"大学"
当年梅贻芳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科大起于1958,彼时大师云集,也可谓高朋满座,南迁之后对于十年时期的学生,后来也加设了"回炉"课堂,并且招募和奖掖了一大批有潜力,有学识和才干的后进,在所系结合和大师授课的影响下,仍然鼎盛发展了很长时间,当年的科大尚且开设了一大批位于科技前沿的课程,让学生培养前瞻意识和了解自己的专业
然而已经步入21世纪20年代的科大,却让一帮老古董把持了培养方案,所有院系不分专业几乎都要做这个大雾实验,而化学院的通修课竟然是物化实验这种弱智一样的实验课,我们的卢嘉锡英才班直到2022级,还要一直上一些不知所云的必修课,犹以mmm老师的化学生物学(H)为甚,一个自己去pc,对待学生极为不公正,并且传闻对自己的学生都管不住⭐🐟的老师,怎么配窃居大学的讲台,怎么配得上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职位
再说我们大一通修的c语言课,就在最近,2025年了中科大才开设了"人工智能与算法"课程,c语言课程一直开设到2024年,我并非指斥c语言课程毫无用处,相反,我觉得c语言中的编程思维和一些语言上的规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但学习c语言不应该是拿着上个世纪的古董课件,拿着几乎快要到我们年龄1.5倍甚至2倍,大家完全理解不了的课件来进行授课,如今的大趋势就是"ai+学科"的交叉,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算法逻辑和计算模型,而不是对着c语言里面一些狗屁不通的编码来对学生进行考察,并且美其名曰培养思维。
我们的c语言新版课本的序言部分,得意洋洋的将TIOBE里面的programming index里面c语言排在第一的截图放在了里面,然后回旋镖在书出版的一两年后就接踵而至,如今的第一名已经是Python,c语言直接掉到了第四,但这种趋势也不是这一两年才出现的,我认为这种固守成规戕害了一大批的科大学生
再说回大物实验,说实话我个人非常讨厌大雾实验,但前提是大雾实验与我专业所学的东西其实关系根本不大,并且我也从中学不到什么
但是,大物实验每四个实验只有一个报告,实验平均时长大概在2.5-4h不等
而我们的化学实验,对于绝大多数化院的学生来说其实用处有限,浪费时间并且磨灭兴趣,不仅每个实验都要写报告,而且每个实验的平均耗时基本维持在3.5h-5h之间,折磨而且效率奇差,尤其是物化实验上,更是SB中的SB,像这样的课却塞满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院每一个学生的课表
我们的无机化学课程,只有十周,四十个学时,最后考核内容广度深度却几乎不下于化学原理,后者是一门十八周接近80学时的课程,晶体场理论和主副主元素的性质就这么不值一提吗?
我们的有机化学课程,分为两种:A系列课程有A1和A2(学分分别为4/2),B系列课程四学分一学期学完,然而有机化学课程的大量内容囤积在A2,却只占了两个学分?这make sense吗?你的无机化学课和有机A2两学分,想开给谁学?即使是上个世纪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也不是这么办的吧,这样取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两种模式的糟粕的培养,就是我们中科大化学院的培养方案吗?
现在已经是2025年了,是谁还在用上世纪中期的办法来培养自己的学生?是那个上个世纪几乎是第一批设立计算机系,并且一直在开设新课程的学校吗?我们的化学院,还是郭永怀老师当年回国开设化学物理系,并且是全国最早开设这样的前沿交叉学科的方向的化学院吗?
上个世纪的时候尚且可以一直做出突破,这个世纪反而开始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这科学吗?这技术吗?这很大学吗?上学期惊闻我们的培养方案某种程度上也是教秘教务处这些人决定的,如果事情属实的话,更是惊天笑料,如果是由武晓君老师这样专业的人决定的我自然没有意见,如果是由gursh,霍磊这样的废物点心来决定我们的培养方案,那这样的培养方案,几乎是没有任何借鉴意义存在的,你怎么可以指望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培养方案的人,来指导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
个人觉得分化上(英)和仪分实验算用处不小的,但一想到无机上劝退了我的两个舍友我就觉得,化学实验就是比大雾实验还要SB一万倍。现在更可笑的是,从23级开始,已经不允许以转院为理由放弃修读一些原本院系的必修课了,那我要请问了,一个想要转去计算机学院的同学继续上化学院的无机化学课对他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难不成教务处那帮若智自以为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所谓的学科交叉培养?依我之见,他们无非是以规制为理由,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无能
那些制定培养方案的若智们能不能醒醒,现在是2025年了,deepseek都已经学会阴阳怪气嘲讽人了,闭门造车和墨守成规的时代早就应该结束了,你们还守着这样狗屁不通,甚至越来越差劲的培养方案想做什么?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学生培养更不懂素质教育,不懂时代进步的愚蠢的培养方案难道不是早就该被扫进故纸堆里面和尘埃一起腐烂掉了吗?
Reference:
1.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分析 - 南七茶馆 (ustcforum.com)(luminescence,2023)
2.大学物理基础实验B点评:https://icourse.club/course/22952/#review-64314(不定积分要+C,2023)
3.《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README | SurviveSJTUManual (gitbook.io)
老子以后迟早要把一教炸了,挠檀又赤石的课程,中国高等教育典型的落后与失败,物理教学组的无能与逆天,煞笔的某些猪脚和司马的仪器,以及时不时的地震,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纪经典大厦B
同样是杨氏模量,听同学说另一位助教学姐非常好直接告诉同学钠黄光干涉不容易做出现象,可以不做;反观幽默黄磊,大部分人都做不出来就硬扣你分,再者说,劳资问你问题是看得起你,还因为问了你问题就扣操作分,太幽默了,wdnm!
F-H也是个幽默助教,给分极差,我一看曾经还是科大本科生,现在研一,没想到人终究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也学会用大雾折磨学妹学弟,专门恶心我是吧,要我说,属于是自己paper发不出来,实验室组会落差太大,来一教找优越感了。
霍尔效应更是极品,老师讲课水平趋近于零就算了,混工资不丢人,给分也混就离谱了,简直依托。
不错不错,好在这辈子没大雾了,解放了!
调研是每年都有的,改是一点都不改的,可能科大的本科教育就是这个尿性。包信和终于下去了,不知道常进校友能不能干点实事。
勾槽的非平衡电桥,事真nm多,还是必做。教务处怎么置的课。
杨氏模量的助教岳盈姐姐好温柔😿
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考虑到一学期以来的收获,还是让我们为教务处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送上诚挚的祝福:
感觉不是那么不堪?给个高分拉一下吧
我实验比较菜。就一个对切透镜实验1拿的高,因此推荐选这个实验。报告写的双臂电桥的,由于直接套用的前两届学长的所以是用的旧的不确定度算法,导致报告分有点低。
抄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新的不确定度算法。思考题啥的查查文献问问GPT随便水水应该就出不了大事。
对了,大物实验结束了,我还是不知道咋算不确定度。
作为一个同时在做物化实验和大物实验的化学院学生,感觉大物实验整体工作量还是挺轻松的。
不过一教的有些仪器确实不大行,做实验要是不小心碰到确实很难受。
对比物化实验,感觉大物真还不错了(乐)
下午刚做一个电学实验, 牛魔的一教就不能把这堆神秘仪器换了吗…我双刀双掷开关为什么一边接东西会对另一边产生影响啊, 害的我调了半天, 最后把一边的东西一拆就能用了, 绷不住了😅
昨天铀刑品尝了凯特摆这坨神秘霉史, 让我对大雾实验的仇恨值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哈哈. 大伙都知道调节的大概原理, 但是当凯特摆的时差非单调变化的时候, 我就知道, 一教乃是物理的禁区, 是物理学家忽视的乌云(雾). 不过一教的实验仪器就是这个尿性, 已老实.
ps: ly老师会查数据的, 孩子们做小动作还是小心点(((
本科的大雾都做完了. 本壬品鉴的最后依托是刚体转动惯量, 难度不大, 要算的数有点多因此不能速通. 然而ly老师带来的体验确实不咋地, 对待学生的态度我不好评价. 你说话就说话, 提高嗓门还拍桌子是想干什么…是想增加大悟史宴的笠史齁重感吗…
以及, 这次ly又抓了一个疑似编数据的同学, 孩子们的实验水平还要加强啊(悟)
Byd刚体转动惯量老师,你他妈是草履虫在单细胞网络里抽中了人类大脑一天使用权吗?这他妈是只有一个脑细胞才能想出来的狗屎决策。还少院和物院的同学必做选做内容。我一个少院不学物理的怎么你了?直接被多硬控半个小时。
做实验很耗时,写没用的报告很无聊。老师基本是伪人(尤指黄双安),给分很杀。
大雾带来的除了心理上的创伤还有物理上的创伤。这学期在一教被烫了一次和电了一次。
鉴定为,一教赶紧倒闭吧。
在10.14做完了四个实验
个人认为实验的难度:摄谱<<偏振光<医学物理<双臂电桥
可能是比较幸运,几个实验和实验的老师都还好,有难度的应该就是双臂电桥连电路和医学物理控温仪器的使用
上周五下午做了第一次实验,霍尔效应
国庆节成功放掉了一个实验
回来之后接着做磁阻效应,还是浦其荣老师的
2.18了,还不出分?还不出分?还不出分?
听我一句劝,能用国庆假期放掉的实验就尽量放掉,以及别选凯特摆,老子被这玩意害惨了
不过霍尔效应建议选,那天在地震的情况下速通了,实验和报告给分都超好
为什么问问题就会被扣分啊?
正常的学习过程都不存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