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统计与金融系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3.0 |
张曙光老师的教学方式抽象且多变,课程内容常被讲述与概统无关的个人故事或经验打断,讲课速度较慢,不少学生反映教学进度滞后。例如,当别的班级已授完第七章时,他的班级才到第五章。对于他的教学风格,意见分歧明显:有人认为这种思路能带来“恍然大悟”的感觉,而有人则抱怨难以跟上课程逻辑。
课堂上使用张伟平老师的PPT,但多不照内容讲述,常偏离主题。作业与讲课内容相关性不高,作业量适中,而考试题型与课堂讨论内容契合度不高。
考勤较为宽松,有学生指出最后一节课点名,且已经确认考勤分占平时分的比例较小。期末成绩普遍反映给分尚可,但与预期可能存在差距。
总的来说,课程适合愿意接受不同教学思路的学生,但需自行补充学习以确保学业进度。选择此课需做好自学的准备。
出分之后很激动,还是决定来发个评论。(尽可能客观评价,不是分奴,如果你选了这门课,可以看一下最后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首先我是一名大二的数院学生,之所以选这门课是因为科研需要概率论、数理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但是我的时间无法支撑我去同时选这两门课,于是就选了这门外院的、将两门综合到一起的数学课。
首先选课的时候别的老师的课都被选满了,导致我只能选这门课,当时看评课社区的时候看到张老师的分数很低,有很多人说张老师讲的听不懂,但是这学期我上下来的感受和这些评论不尽相同:
首先张老师讲的东西都很正确,而且很有逻辑性,当然我上课的时候也有很多东西当场听不懂,导致我学的很痛苦。因为这门课课本上的内容不少,但是证明不算太过详细,所以可能会导致一些理解上的障碍,需要自己课下去思忖,如果没有提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可能会和我一样痛苦。而且出于课程时长考虑,老师无法把课本上所有文字性的内容都一点点细讲。但我还是觉得张老师讲的很好,因为当把我上课没听懂的东西放到课下去复习的时候,看着书上的解释,你就会发现张老师讲的东西绝不是照葫芦画瓢的干瘪结论,而是关于一个公式或者定理的内在逻辑或证明过程。我想这也与张老师出身数学专业有关,比较热衷证明和理解,不过我不太清楚外院的数学课内容,所以就不予评价了。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数理统计部分有些统计量的由来是根据它的分布类型,以及各参数是否已知决定的,于是可以给出各种统计量的公式,但是书上并没有给出这些统计量的优良性的证明,只是给出了一些理解性的东西。出于课程时长,张老师也没有对所有的统计量进行证明,但他还是给了我们一些思考的空间。例如一次小测,在分布类型已知,分布参数也已知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使用书上给的统计量,但是我们若是假装参数未知,利用样本求参数,然后强行使用另一种统计量会如何?当然,因为是小测,老师最后没有给出答案,但毫无疑问,只要你好好看过课本,知道这些统计量的由来,就不会对这个问题无话可说,即便你无法给出数学证明。上课中,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只能说张老师是以数学专业的思维尽可能让大家听懂,结果反而对一些同学起了反作用。
关于张老师对同学的态度,我想还是比较和蔼可亲的(虽然对自己的助教比较凶,甚至有点苛刻),你去问他题目或者课上不懂的东西他都会耐心地给你推导。
当然还要提到课程学习的感受,这门课学起来不像我想的那么容易,相反的有点痛苦,至少不能当作水课来看待,而且由于书上一些内容或证明的缺失(如次序统计量的相关知识,书上放在一道例题中进行了讲解,而且只给了最小量和最大量的有关计算,导致有些作业题写不下去),这门课还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的。老师作业给的量看起来有点大,实际上回过头来看,大部分都是能一眼看出来的题,只要你学会了知识点或者题型,当然作业还是要认真做的,老师挑的题还是很全面的。
最后是大部分人比较/最关心的分数问题,张老师给分其实并没有怎么捞/调分,原因他也解释过了:之前这门课的有关老师调分被同学举报了,于是组里统一按比例计算总评,不过大家还是不用担心给分好坏:
首先据老师说,平时分和期末考的占比在3:7到4:6之间跳动,老师会把优秀率给满的,因此不必担心。此外,这学期一共有三次小测,小测的分数会直接加到总评上,你写个“不会”交上去,老师也会给分,只要交了就会加两分,一共加6分。所以不用担心被拉开差距,只要按时到课,别错过小测即可。
最后考试考完之后,我选择题四道错了三道,大题还有两三个小问不确定,偏偏这张试卷比较简单,于是考完的我以为要炸了,毕竟放在数院,这种情况恐怕封顶也只有3.0或者2.7了。但结果并不算坏,卷面79,加上平时分和小测的分,总评94,所以相信大家只要认真学就可以考得好,至少不会太差。
总结一下:
1.张老师的课讲课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需要你提前预习才能掌握节奏,或许喜欢听证明、理解的同学会更喜欢这门课。以及听懂这门课需要课后自己把课本再仔细看一遍,慢慢理解各个知识点。
2.建议作业认真做,课本例题认真看,学的痛苦不要怕,最后把东西搞懂了问题就不大了。
3.不用担心给分和总评,虽然说是不调分,但这门课优秀率一般是会给满的。而且有小测加分,个人总评一般也不会太低。
4.平时一定要去上课,点名不多,这学期只有最后一节课点名了,但是还是建议每节课都去,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点名以及什么时候会有小测,小测不会就写“不会”交上去,算作签到即可。
这些都是个人观点,可能和其他同学的感受不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祝选了这门课以及看到这里的同学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大一选的这门课。 (算是体会到了传说中大学生的生存状态,100个学生的课堂平均来讲到堂的只有一半,最后一节课老师点名都是点3,4个才应一个的。(捂脸))
老师用的ppt是张伟平老师的: http://staff.ustc.edu.cn/~zwp/teach/Prob-Stat/probstat.htm (虽然平时也基本不会照着ppt讲。(不过不管用不用,ppt每节课是一定要挂出来的。(笑)))
老师上课主要是讲他整个架构形成的思路。 比如:随机变量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在学习屠龙之技),初听上去可能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不过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一直走,确实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过考试的题型向来体现不出这些,于是大家都不愿意听,便会觉得老师讲得偏离(作业和考试的)主题,我以为这也不能算作是老师的过错,只能算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吧.. )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法,考虑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评8分。
老师的板书确实很堪忧,许是和他的思路一样都是有点让人琢磨不透的吧。
老师一直说的一本比教材稍微提高一点的书(可供参考): 陈希儒先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让我们下去没事就去翻翻。(说来惭愧,基本没怎么看过(捂脸))
老师不喜欢点名,不过说苦于教务处的要求,一共进行了4次传表签到和1次口头点名(即最后一次课),(老师亲口说)不过你让你的好朋友帮你签名自然是可以的;有一两次没到考勤分数也会给到,因为我们做统计的允许有误差(即认为你来了但没签到(晕))。总之考勤方面个人觉得老师还是比较友好的了。
考完期末,分数还没出来。
2024.1.19.
分数出来了,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给分好,许是期望过高了吧hhh(捂脸),便扣一分。
1.23
抽象课程,抽象教学,抽象老师
几乎处处在说和概统课程无关的事情,常见意象是自己的儿女,之前的学生出国留学/创业,“我们这些老教授…”,自己的给分好坏,以及各种无关的东西。每三句话必须偏离主题一次。
即便不偏离主题,也是以极其跳跃的方式和几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方法扯书上的内容,扯的速度极慢,目前别的班普遍讲完第七章,我班刚开第五章,几乎可以说是教学事故了。
上课声音忽大忽小,不适合自己在课上看书。留作业和讲课内容相关系数接近0,作业量适中。亲眼目睹了来上课的同学数量随时间单调下降,但老师又开始搞上课签到,导致不得不去。
还有一个月考试,然而本书内容只被他讲了1/3左右,不知道能不能靠自学了,很焦虑。
先挂在这,看他之后有没有改进吧,据说给分还行,但教学水平实在无法认可。建议别选。
你知道的,我一直是张老师的粉丝。这家伙好的不可思议,我早就期待在他的带领下重修概统了。我认为我们在一起可以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经过许多个日夜的思考,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走进张老师的课堂。至于其他老师,我祝他们一切顺利。
玩笑归玩笑,大概讲一下吧。我个人期末错了 3 道选填,大题或多或少都有点小瑕疵,只能说整体思路没什么问题,最后被奶到 94。我去年在刘杰老师班上吃了一个 2.0,选课时其他老师基本都选满了,所以来张老师班上重修。感觉两次学习概统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去年作业抄同学的,今年作业抄 GPT)而且这一次备考的时间甚至比上一次还少了半天,也很难说我的水平有什么进步。想了想只能说,选择大于努力。
后来者稍微注意一下,张老师的教学进度一定是过慢的,直到考试周前一天才上完新课。作为对比,去年刘杰老师在上课时间专门用了两节课上习题课的情况下依然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如果是完全跟着老师的进度学的话最好稍微注意一下。
给人一种很难绷的感觉。
12.13 的“小测”,感觉他有种 无法表达清楚 「我们要小测了,你们拿张纸写点东西交上来」 这件事情的感觉。
助教发的登记表中一共有 13 个人有记录,不过一共大约有 90 人选课,当天到课的大概也有三十来个人,怎么会事呢 🤔
多的就不说了,最后一节课一定要来。老师上课时说考勤分占平时分的
24 秋的期末大概是最近两年来最简单的一次,难度肉眼可见的低了很多。
抽象老师,先不提讲课如何如何,最后一周18周,上完这节课就没课了,你还留个作业
最后一节课上还反复提不调分不调分不调分,课牛魔的还没讲完,解释来解释去,好的好的,知道你给分差了
为什么有不调分的课程存在啊😭😭😭
课程抽象,讲课更抽象,理解上课的时候讲小故事,不理解讲定理的时候先讲一半,然后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把定理讲完的操作,太抽象了。第三节课就润到楼上温老师班级了,给温老师一个好评。
看楼下的hxd,有四次点名,我都没去,问了一下助教说是只占平时分很小一部分,确实也是这样的。期末只看了一眼选填就错了三个,但是总评还好,所以感觉给分捞了。所以不想听课,或者去其他班级听课可以选。给分可以的。
来点底层学生的利益相关:
我自己三次考勤是全的,两次点名性质小测交了,十八周点名也在(全班九十人,三次考勤都在的应该只有不到二十人)。但惭愧没认真听张老师讲课,主要学习来源于以前下载的庄玮玮老师的录课。对比发现张老师概统水平很高,教学深入深出(?),讲课逻辑十分发散(?),有套自己对教学的理解,补充内容较多,带给人的感受是期末适合写论文而不是考试(?)。庄老师则更像高中老师(?),深入浅出、提纲挈领讲考试题型,把往年题往你嘴里喂。
张老师确实十分亲切幽默,会分享教学科研中的有趣经历(“你别管我做的对不对,你就看我做的快不快”)。
作业每周都有,最后一周布置了但不用提交。按时提交即记十分,迟交八分。我自己作业全的,但有三次迟交。
考试小题做对了小于等于3个,大题做出了后两道统计大题且应该要扣些过程分。自己估计卷面就三十几吧,原本已经接受挂科命运了,最后极限通过,还是非常非常感谢老师的。
感谢张老师捞捞,配享太庙。
教师主页: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