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科学与社会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0 |
这门课开给信院的大一新生,跟着老师认真学习一年下来收获会很多。
课程安排方面,一学年总共有六次课程,第一次课程会介绍一些关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知识,然后给定方向让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研究,之后的课程安排大致如下:
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预结题报告→结题报告
今年给定的方向是人脸生成和伪造人脸识别,当然其它与多媒体相关的方向也可以选择。
任务安排方面,基本上是“原理解读”+“模型部署”+“报告”。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后,查找一下该方向的一些经典模型(比如想实现人脸生成可以研究GAN)。原理解读需要仔细阅读原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必要的话再去带着论文看一遍代码,了解模型的结构框架;模型部署需要为选择的模型配置环境,训练模型后得到输出结果;报告包括汇报进度的PPT和最终结题报告,介绍一下任务进展即可。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门课的难度是绝对不小的,任务量也绝对不止一个学分,但一年的课程下来,能大幅提高自己检索文献和阅读论文的能力,能学会如何去配置环境、调试模型、运行模型,等等,这方面能力绝对会超越同年级学生,也为之后相关领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有付出就有回报,优秀率当然会拉满,全员4.3不是没有可能。
上这门课的同学推荐在春季选择 多媒体内容智能分析导论 这门课,两个课程的作业基本互通,可以拓展相关知识,更有两个几乎白嫖的学分等你拿(doge)
课上得比想象当中的轻松,上第一次课,听完各种linux,python之类以前没怎么接触过的东西感觉很慌,但其实还好,只需要稍微了解就可以了。
这门课感觉算是个科普性的课程,上课时老师就说,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当时我们组就是主打一个程序能运行起来就行。
一年下来总共也就上了5 6次课吧应该,第一节课时,老师就大概说了一下以后的每节课都大概要干什么。老师人很好,基本上每节课除了完成基本的课程任务,还跟我们讲一些自己专业领域和信院的事情,对我这种什么都不知道就来到大学的人来说,至少对我自己所在的信院有了个模糊的了解。
教师主页: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