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0 |
薛老师应该是做机器学习、物联网和信息安全这些方面的,因为他第一节课给我们选题示例的时候提到了这些,还说如果有论文资料、经费、设备的需要,可以找他or他来找师兄帮我们。
总体来说科学与社会研讨课非常完美地继承了“dream big——what's wrong?——adjust——academic trash”的趴菜科研路线,因为大一学生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做一个课题的难度,而导师只会给予点拨和研究方向的建议,并不会手把手带着我们做项目。一开始我们小组想做安全方面的东西,开发一个检测各种类型漏洞的应用,后来发现完全白日梦,逐渐变成测评他人的漏洞检测应用、检测两种类型的漏洞、检测一种类型的漏洞、检测一种类型的漏洞的特殊形式。最后写论文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应该有的格式、分部、进度和图表都要有,我们组本来已经没有信心开摆了,结果我自己也没想到通宵搞出来的TPR\ FPR\ ROC曲线成为了拿到优秀的关键筹码(其实是因为其他组没做。。。)。
其他两组分别做的是机器学习-推荐算法和机器车,机器学习那组的代码工程量真的让我佩服,但是他们有相当多的数据集,而符合我们的模型的数据屈指可数。另外,组内的分工真的很重要,并且一定要有人不断来push其他成员,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组长,否则科研进度就完蛋了。在此感谢hyx同学一人挑起大梁qwq
比较郁闷的就是,这门课使我真正从实践层面认识到了我之前对搞科研的看法是多么幼稚(还有一门当我们谈论科学时帮我从理论层面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实令我压力还蛮大的,想到以后就要面对那么庞大的东西,而不是作为新生入学课来认识科研。所以我觉得这门课其实很有必要。
最后,谢谢薛老师每次线下课请我们喝的奶茶,以及从苏州研究院辛苦跑来为我们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