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实验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5 |
考试与作业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A》课程考试部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尤其是临时加考核的举动备受争议。有些同学提到“加期末考试,加上教学内容的随意表现,让人无所适从。”此外,实验报告的工作量巨大,多数学生反映需要花费数小时来完成,且对实验内容实际理解有限。
教学设施与内容 该课程被指教学设施陈旧,很多设备已过时,甚至损坏,部分实验仪器需学生自学说明书才可使用。有评论提到讲义内容与实际实验存在脱节现象,“讲义内容颓余无用,不能涵盖真实实验与绪论课PPT的内容。”由此导致学生在实验室中的效率低下,并缺乏动手实验的体验价值。
教师水平与课程体验 老师的教学态度和给分方式差距较大。有的老师讲解细致,助教评分公正;有的则批评为“给分随意,态度傲慢”。例如有评论突出某些老师“讲课冗长但无新增知识”,而实验室指导的缺乏则加剧了学生的困惑。此外,许多学生对课程的实际意义表示质疑,特别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仅限于完成任务。
给分与课程评估 尽管给分看似更多与排名挂钩,有“评定不透明”和“调分随机”的评论,但总评终究有所提升。不少学生表示按报告评分的调分制度令人失望,但实际给分“看似不错”。总的来看,课程负担与学分严重不符,严重影响课程评价。
综合建议 综合考虑这门课程的问题,可能更适合具备相关物理基础的学生,非物理专业学生可能从中收获甚少。鉴于教学设施与内容的不足,实验课程有必要进行现代化改革,减少对时间的大量占用,针对学生的技能与需求进行课程调整,提高教学有效性。此外,教师应更注意与学生沟通,提供更明确的引导与评价标准。
在一级大物突然通知要考试的今天有感而发:
妮可本科教育思想里的落后成分,一直以来被压抑的气氛导致的极端内卷和一些科研上的成绩给掩盖住了。以至于教务处似乎从来没有认识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培养方案已经正在与落后于时代,而这种问题在物院表现的尤为明显。
这种思想落后在对他们以为的“基础课程”的偏执,比如大物(以下指低级通修大物,因为据某位老师讲,高级大物似乎是对标mit的实验课程的,不予评价)。当然,很多学校都有大物实验,比妮可管理还差的学校应该也是存在的,可是竟没有其他任何一所高校,会如此自信的让全校同学无论专业通修一门课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而在这几十年里又几乎没有进行任何让这门课适应时代的操作。一教的教室和实验设施(当然,除了厕所),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几乎没有什么低级实验的用的仪器是新的,少数实验器材外壳损坏,甚至是拿几十年前产的不锈钢饭盒装上的。
这些破旧的仪器恰似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老师的教育观念一样,样板戏式的实验流程和八股文式的实验报告一年一年的反复,竟让人感叹于学生的忍耐能力是如此之强。这样的教学,正如物院的一些其他课程一样,恐怕提升的除了模仿能力和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技术,学不到其他任何东西。有人说,妮可物院部分课的教学是“不会则学不会,会了则不必学”,然而这种课,似乎本身有没有学的必要就是值得怀疑的。有人讲,大物实验练的是动手能力,培养的是实验思想。可是现代意义上的实验物理究竟需不需要动手能力呢?与其按着样板学会几个古典的实验,不如先把这些实验为何这样设计给搞懂。
抨击大物并非抨击实验本身,因为大物实验式的实验恰恰在否定实验的价值和意义。当这种课不分专业的强加到你身上时,不可能不去怀疑这种课程存在的合理性。
如此这样的课程,似乎在妮可还有几门。这种课程的存在只能解释为对于“数理基础”的误区和管理上的失职。只说一说物理,近些年似乎关注四大力学课改革的声音变小了,似乎真的不把那种极为充实的四大力学课程当作必要的理论基础的一部分了,回看二十年前俞允强先生评价四大力学教育时,我们似乎还能看见妮可教务处的思想似乎还停留在当时那个阶段:
对比之下使我感到,我们把四大力学课讲授得很充实,习题和考试的要求提的很高,这是一种缺点性的优点。缺点远不在于它使学生负担很重,而在其后果。它使学生疲于奔命地追逐已成熟的书本知识,而没有可能顾及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发现自己的兴趣。这正是多数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关心得很少,知道得也很少的原因。另外对学生在思想方法方面的消极影响我也有感受。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只习惯于欣赏成熟的物理理论的美,而对前沿领域不成熟的部分却引不起兴趣。这使得他们在学校里能成为好学生,但在以 后的工作中却成不了好的研究者。我们应当着眼 于培养物理研究 工作者,物理学中正在发展中的部分才是它生命力的所在,因而我们的教学所造成的这些弱点应看成是实质性的。
80 年代中,我正在物理系与秦旦华老师轮流主讲电动力学。 当时胡宁先生曾在系里强烈地呼呼过削减四大力学。胡宁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界的一位有成就的前辈。他一辈子从事理论研究,但他依然感到没有必要 为学生作这么多的理论谁 备。他的意见和 我 当时已产生的感觉是一 致的。我虽然非常同意、但是却不敢真的这样做。在当时的物理系里,学生向国外考研成风,偏高的教学要求对学生应付考试是有利 的。因此,相反的看法或做法是学生和领导都不愿接妥的。应付考试的能力在我国被看成是 一种重要的能力。 教师要反其道而行之,须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这使我意识到,这种政革是有得有失的问题。要使上面的看法得到认可,须对得与失作出认真的权衡。
现行的教学大纲大体上是以50年代的部颁大纲为基础的 。回过头看,半个世纪前的那次改革应当肯定。它使我国的物理教学与 当时的科学发展接上了轨,它对培养一代能走向研究前沿的物理工作者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基础理论教学上的要求偏高也随之产生。
再看看这一段
在物理系的毕业生中,将来做实验研究的人占大部分。实验工作者无疑也需要系统的基础理论训练,因为只有胸怀全局,才能在思考问题时高瞻远瞩,此外, 清楚的物理概念是好的实验工作者所不可缺的,而这正是他们的理论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我看来,这些基础理论课在物理系的培养计划中应保留下来是毋庸置疑的。但足在这些课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准备他们將来可能有用的知识”是一种很糟糕的观念。在每一种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引申,不管是概念上、方法上或应用上的引申,都肯定是有用的知识的一部分,但它决不是必须在大学里为学生准备的那一部分。我想通过调查很容易证实,不管是对实验的或理论的工作者,要在研究中用到大学教科书里现成的公式或求解方法的机会是很小的。做研究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深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拓宽基础知识的过程。想在大学里过多地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可能用到的细节知识是难以行之有效的。
这大概反映了妮可教务处的教学思想的落后,饱受诟病计算物理或者部分事无巨细但用处不大的基础课的存在,似乎已经证明,这种落后思想已经被几十年前的教学改革所抛弃了。动辄就“几十年的传承必有其存在的道理”的,其实并不知道他们引以为傲的传承和科大特色正在坑害着一级又一级的新生。
wxf 给分真恶心😷
想参考的可看看,尽管有些手段已经很普及了,但添加options总没有坏处。
祝巍 做实验能不能少狗叫几句 一教把你能的 大物实验 nmsl
[1].Friedrich-Linwei,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分析,南七茶馆,2023.
[2].非典型科男,量子物理的评课,USTC评课社区,2022.
[3].QuantumSlayer,大学物理-基础实验的评课,USTC评课社区,2020.
[4].请文明用语,线性代数(B1)的评课,USTC评课社区,2019.
物院核院的同学们,如果你打算转院,请务必在大一春将大雾实验换成b,这将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私以为大物实验最大的恶心之处就在于和理论教学脱节。我脑残地把所有的一级光学实验都选上了,结果原理一点不懂,每次都做得相似。最近学光学,才终于理解了其中奥秘,现在倒挺想去一教做做光学实验的😇。
大雾另一个恶心之处就在于碎片化(对ADHD人士而言)。我每次晚上去做大雾,开始的一个小时总是一脸懵逼的,因为他直接把一个讲义糊我脸上,我没法那么快将其消化,预习一下午也搞不懂要做什么。等到做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明白要做什么了,实验却快要做完了,结果我又没法把注意力从实验中转移出来了,最后的结果一般都是——我会在当天晚上的睡梦中继续做实验……。
在大雾不改革的情况下,我认为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水——别管原理是啥,知道咋做就行,做完了就润,别多想。
一级大雾调分还是挺猛的,优秀率可能有七八十了,给忘了换b的我一丝宽慰吧
你说的对,但是大雾实验啥b
大三回想一下, 大物实验对我来说恶心的原因应该并不是我当年所谓的"碎片化与ADHD注意力转移困难的冲突"(注意力转移可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完全错误的命题, 或者说是一个很差劲的唯象理论). 更加值得信服的理由应该是: 其实我压根不想做----首先是前辈们对大雾的吐槽, 使我先验地认定大物实验是一个十分困难十分痛苦的东西, 因而预习时我会认为根本看不懂, 从而越看越不想看, 开始做实验了我也认为完全不会做, 于是越做越难受. 所以以后越来越恐惧大雾. 实际上当年大部分实验做一大半了知道怎么做了发现也没什么难的, 回去后反而会不停地去回想(所谓注意力转移困难不如说是自闭人的舒适区依恋). 理论课我觉得舒服是因为我可以翘课摸鱼抄作业, 但是大雾让我按时到课写报告并且没法摸鱼, 这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
所以我对后来人的建议跟之前的还是差不多的----别把大雾当做什么困难的东西, 知道怎么做怎么处理数据就行了, 有些理论基础不懂也没关系, 大致了解一下就行. 毕竟咱也没办法不做大雾, 那就拥抱大雾吧, 更重要的还是要接受这个世界.
2023/9/12
总评调分力度参差不齐,大概是按照排名给总评?
6.17日更新
最后一个报告力!
(感觉加在预习测里的不确定度还蛮简单的,之前骂的攻击性有点强,删一部分)
还剩三个没出分的实验,浅浅评价一下做过的实验吧
至于给分,介于可能大雾给分没那么重要(反正都多少有点屑),就先不做过多评价好了。不过有些老师的态度和给分还是得吐槽一下。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pqr的,置到她就当自己倒霉吧。实验中规中矩。
固体比热:没想到吧还是pqr( ) 不过这个给分还蛮好,但是要测的准,误差最好小于5%吧,我自己测的误差小于2.5%
光电效应:好像也没那么屑就是了,但是测的数据的确多。数据处理起来倒是不算麻烦,助教给分蛮好的。
干涉法测微小量:眼睛疼。。。记得劈尖里面如果有头发要看看正不正常……我自己直接用的劈尖里的头发,测出来特别小……最后就寄了……
表面张力:一般般吧,也没有那么好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吹爆吹爆,简单而且好玩。助教xjj给分很好。
硅光电池:和光电效应类似。感觉代如成老师给分并不好。
RGB:和硅光电池类似,也没有很好玩,测的数据也很多
分光计:新手不友好,lhy老师还莫名其妙很凶,不太理解捏。最后给分就那样吧。
整流滤波:要测的东西蛮少的……hsa老师黑板上现推fourier级数真的笑死,最后还很骄傲的说他得出了一个式子,定睛一看那不就是parseval等式嘛😅给分还未知,出了再评。
大雾真的普遍老师给分很差(估计是老师一般对分数没啥概念?)……而且老师普遍对于指导实验很不耐烦……我12个实验中7个是老师带的,多少感觉被一教这群老师背刺了:也没好好教怎么做实验,不屑于指导一些问题,实验者几小时实验下来心情极差,交上了报告再收获个不怎么样的分数,无语死了……
6.11日更新
写实验报告写破防辣,浅浅用GPT整个活
5.29
正好趁今天突然多了个要考试的通知来写写点评
加nm期末考试,有人套模板那给报告打低分还不行吗,1.5学分的屑实验课还真看得起自己哈🤣
我TM以后不学物理的被压着做12个实验我乐意?
你TM自己想想绪论课都讲了什么,啊对对对,很多不确定度分析,妈的这么多公式指望讲一遍就都记住是吧?教的依托答辩,看绪论PPT都云里雾里,回头自己写报告latex一码一整天,tnnd还“很多同学套用模板而无法准确评价大家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实际掌握情况”,自己想想有没有讲清楚吧,TMD让我纯纯自学,纯纯有病。
实验讲义也是,多数讲义都是依托答辩,根本就看不明白让你做什么,还硬塞一坨非物理人看不明白的名词恶心人。操作分扣的莫名其妙,扣就扣吧,但是也不讲究竟该怎么做啊,合着就tm是为了扣分而纠错是吧🤣
学期中改考核方法,真阴间,遂给一分。 其实连这一分都想扣掉的。 实验报告,怎么说,不知道怎么想的,总之有病。甚至不让用数据处理工具,现代化的实验还要手工处理数据,显得很傻。
可能是因为有心理预期了,所以这一学期下来大物实验在我看来没有这么烂。有一说一我心中最烂的物理课无疑是lrd的力学A。
报告确实费事。建议一教还是减小一下这方面的工作量。据说以前还要手写报告。。。
另外真的建议和物理关系不大的方向实验再减少一些,最好减少到4个。
原来想给个面子给个及格的,但是不确定度相关的事搞一下让我好感度降了一点,故5分。
这课恶心致极,有些人是。。。。。
今天终于全部出完分了,平均分87.9,总评还没出,到时候再更新。这门课我觉得客观而言可能确实不是完全没用,但是我认为对于我的专业帮助不大() 这门课承载了与它的学分完全不符的任务量,我认为这门课最多值得每周花1.5h,但是实际上却要花上课3+写报告3共六小时每周。有这时间我去学习淑芬不比这强多了。。。卷这垃圾课就是浪费时间。考虑到实验课学时折半算,如果把实验报告取消了我会很乐意来做实验。(比如现在,也就是最后一周,我正在zlw带的实验室里做大雾,我就不写报告😋😋😋)全校通修实际上评课也没什么用,主要是发牢骚x 希望教这门课的老师们可以多听取学生意见罢() 更新:出分了,总评给了95,这么说大雾调分力度还是可以的,不过并不妨碍我对它是一门屑课的评价。
选课一定要避雷hsa! 进了他的实验室,如同进入会员制餐厅。讲的课十分甚至有九分是废话,剩下一分是口糊。一个实验课能讲一个多小时的废话,毫无逻辑,随心所欲。强制塞入各种实验,做完了没奖励,选做不做有惩罚(指扣分)。您猜猜它为什么叫“选做”?给的分简直是雪。 大物实验nmsl
大物实验nmsl 大物实验nmsl 大物实验nmsl
大雾实验我*,浪费时间精力的
一年后过来补充评价。当年的不确定性分析考试那件灾难般事情我也不赘述了,只是同等感谢写提议的同学和送花圈的同学。除了那件事情之外我的感受其实还行吧,并且从结果上看大物实验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使用MATLAB和LaTeX。不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我对大物实验感受最好的一个学期了,在此之后我对大物实验的影响只能说是稳步下降…
温小东姐姐人美心善,居然给了个92分。避雷蔡俊、祝巍!给分杀手,后者直接给我一个72,而且祝巍脾气暴躁,问问题先把人训一顿… 假如觉得大雾学不到什么东西,那就当作是学习Latex 吧…
这门课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必要全校通修,作为非物竞生且不会选择物理专业的人,很多实验的实验原理我完全不明白也不想花时间去了解,所以做实验毫无收获。
实验报告允许电子版还是很合情理的,个人感觉码实验报告还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
今年总评给分太好了,遂给6分。
给分还行,花费时间真的好长啊。 有些老师真的一言难尽,建议避开pqr,给出78我真的是😅
今日出分,简单说一下。……………… 在妮可骂大雾是一件近乎zzzq的事情,所以先评一下它的问题。第一,实验仪器。虽然一教已经更换了部分仪器,但仍有一些破烂遗留(如秒表),对于一些新的仪器(如示波器),则表现为助教/老师同样不会使用,需要同学读说明书。第二,讲义。讲义内容颓余无用,不能完全涵盖预习测,与真实实验仪器/任务/细节严重脱节,甚至与授课ppt也不一样,而且ppt学生无法获得。第三,报告问题。报告中原理部分需要简略,这地方很花时间且没有一点用处,写报告过程中有很长时间浪费在排版等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过一教允许打印,可以说终于不再故步自封了,我重力加速度的助教甚至允许邮箱提交,希望一教能够推广。第四,某些助教授课没有节奏,花了很长时间去讲解背景,对于实验细节没有介绍很详细。其余问题不是没有,相比起来小很多。……………… 上课体验,除了"期末考"徒惹事端,总体感官还可以,不过收获基本只是放松。对于实验的理解倒是丁点没有。各种网络工具属于自学或者请教学长,这点后期一教进行了教学,希望后面会在开始就介绍好不确定度及工具的使用。……………… 对于给分,从一些同学的成绩来看,相比学长口中的给分像政治,有了较大改善,加权87调到给94分,不过卡绩有点烦,可能是优秀率限制原因。……………… 推荐几个实验,陈婧的示波器,张帼一的直流与整流,zlw的粘滞系数,给分都很好。……………… 最后希望学弟学妹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对于某门课的期望/态度是怎样的,不要被zzzq的情绪裹挟。有意见一定要提,提出去才能被知道,才能去更改。
感觉比想象中勉强好一点,就是个别实验太阴间(例如磁力摆)。
感觉用latex写报告要比用word写要高出两三分左右。
吹爆zqf的硅光电池和RGB,讲解又细致,给分还好。
今年给分挺好的,上调了好几分,均分85.5调到了90
没啥好评的,纯纯答辩
这门课不出意外在短期内是不会被取消的,希望大家多多努力
上大学以前,我就对科大的大物实验有所耳闻。现在体验了一个学期下来,让我不太舒服的主要是以下几点:1.对实验内容的讲解很水,做实验基本就是对讲义的机械重复;2.课后任务量太大,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写实验报告,很浪费时间,完全不只是一门1.5学分课应有的任务量(其实我觉得那种写全套不确定度分析的报告一学期一两次就足够了);3.临时加期末考试的事属实离谱;4.虽然我准备选物理专业,但是所有专业通修大物实验让我很难理解。总的来说,几乎没有收获。
如果真的想让这门课分高一点(但完全没必要)的话,可以:1.每次实验拓展内容全做;2.思考题尽量多写一些;3.避开某几位老师(在其它评论中都有所提及)。还有一个终极办法,参加CUPT并拿奖。
虽然最后给分不错,但掩盖不了这是门屑课的事实。
算是既得利益者来评价一下。作为前物竞生,不少实验是有做过或者知道的,学习成本确实低,最后的成绩被提的很多,算是拉高了整学期绩点。但是本课程有三大严重问题:一是对非物理专业或者非物理竞赛不友好,也确实没什么必要;二是作业量繁重,对于我来说一周写报告的时间大概3到4小时左右,不预习;三是给分体系不严谨,点名表扬一下牟助教,一开始觉得很严格,但后来发现这位助教确实认真,给分标准很具体,有些助教不管认不认真给分浮动区间不大于2,让人确实很泄气
加权88.6捞到了96。
个人觉得没传闻那么吓人,花的时间确实多,相对应的学分也少的可怜。不过比起sb通修大心好多了。
助教的给分会比老师好,仪器有些确实不咋地。感觉这门课评价极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给分有点随机,比较看选的助教是否负责;二,工作量极大,建议增加学分或减少一些实验;三,全校通修,这一点感觉是最主要的,感觉完全没必要。
23级大雾好像快开始了,放一下我的实验报告,建议合理利用大雾群,大雾工具等资源,非物理专业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
感觉大物实验并没有那么可怕,有几个实验比较恶心,但有些实验如生活中的物理体验不错。wxt老师和遇到的几个助教人都很好。但是妮可的物理课真的很浪费时间,苕数人这学期却在物理花的时间最多,电磁学热学快要破防了😭。最后给分很好平均分88给了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