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4.0 |
李新老师的《线性代数(B1)》课程板书整洁,讲课条理清晰,并无拖堂现象。虽然讲解例题不多,但能够有效地连接各章节,并引入线性代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尤其是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特别有帮助。此外,李老师在课堂上不制造成绩焦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体验。尽管课堂内容相对简洁易懂,部分学生建议自学更多材料以加强基础知识,同时指出教材质量平平,影响课程难度和学生理解。
作业量总体较少,主要来源于课本课后习题。然而,有时作业量可能偏大,某些习题与课程主题关联不足,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得益于助教的专业性,习题课质量较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及时批改。
李新老师的给分政策相对严格,基础较高的分配为平时25%、期中25%、期末50%。期中考试较难且期末无调分机制,导致部分学生总评不理想。考试中有部分技巧题,建议利用李炯生的《线性代数》进行练习。某些学生反馈给分偏低,但相反地,也有学生因期末成绩不佳而被捞起。阶级差异表现显著,存在不透明性的问题。
李新老师在授课中平衡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强调知识应用,尽管教材和考试政策存在争议,课堂氛围总体友好,深受部分学生喜爱。不同学生的体验可能因基础和预期目标差异而大相径庭,有意选课的学生应根据自身需求作出理性选择。
关于线代B1的课程设置 (从上课到教材) 存在什么问题, 以及作为普通学生该怎么在这样的线代课下自救, 又怎么为将来其它课的学习打下足够的线代基础, 已经有很多评课讨论过了, 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 以我目前的水平在这方面也补充不了什么更深刻的观点, 这里就随便聊点别的吧.
我第一次上线代B1是大一上在李新老师班上, 由于不按时写作业+完全没有学懂+期末考那几天重病, 以1.7的低绩混了过去. 直到大二下才在侯新民老师的班上拿到4.0算是勉强雪耻. 然而回过头来想, 大二下的自己同样是不听课+抄作业, 也没有找课外的教材自学, 对线代知识的理解更谈不上有什么提高. 两次考线代的成绩如此天差地别, 恐怕是因为自己同一学期里还选了计算方法+随机过程, 赶鸭子上架用了不少线代的东西; 又自己学了抽代, 在抽象的概念定义与动机方面理解也畅通不少.
由此暂且提出一个猜想: 仅以 "线代B1考试成绩" 为标准衡量, 最能帮到一般学生学习效果的或许不是配置更高等更深入的教材或教学, 而是迫使学生把线代用在其它数学课里 (尤其是计算方法) . 有大佬的评课提到科大目前的线代B1完全是被计算方法绑死的, 或许也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比起所学内容的提升,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学习线代的更大阻碍更在于完全无法理解这门课的动机--当然学生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一点, 但学生在算逆序数, 行列式时好奇 "为什么要定义这种jb玩意" 本身便已是动机缺失的体现. 评课社区上就线代B1改革进行讨论的作者, 大多在修科大的这门课前就有完备的自学经历, 因此在感受线代B1的缺点时往往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出发指出教学内容的不足, 或许对一般初学者的心理历程没有那么完美地感同身受.
当然上文不是对你科线代B1的改革建议, 甚至谈不上对线代B1缺点的讨论, 只是为考虑学习者的体验提供另一种考虑问题的角度. 关于评判一门课好坏的问题, 我现在觉得比起 "怎么教才能达到某个培养目标" , 更关键的问题或许是 "这门课要面对谁, 如何平衡向目标不同的学生的服务" . 比起一味地提升广度深度让课变得 "高雅" , 恐怕在现在的形势下考虑一般学生的诉求有更重大的意义, 而不应该把所有学生都当做无条件求知若渴的贤者来对待, 对于一些面向非数专业的数学必修课尤其如此. 不过这个话题就太大了, 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讨论吧.
李新老师是做计算数学的,在最后一节课上讲了线性代数的若干应用。
尽管老师并不希望我们过多关注分数和解题的奇技淫巧,但考试还是会有一些技巧性的题目。这里推荐一下具有“亚洲线代第一难书”美誉的李炯生《线性代数》第二版(也是 B2 的教材),刷一遍这本书上的题目基本上就能掌握考试可能出到的难题了。(只需要读 2,3,4,5,7 章,特别是第 3 章讲矩阵和第 7 章讲 Euclid 空间,有不少好题;8 和 9 章超出了 B1 的范围,而第 6 章讲 Jordan 标准型似乎有点观点过高了,Jordan 标准型还是看课本内容就好)
最后附上自制的 23 秋期中和期末考试回忆卷:
3.0,我宣布个事,我是个(咳咳)
老师干瘦,戴着黑框眼镜,目光看向远方,好像在思考宇宙的真理。他曾经在课上提起过自己任教的小波分析,推荐我们来上。
只谈老师,中规中矩。
这就是个打卡评课
李老师教学水平没的说,上课条理清晰
各位助教也很负责
就是给分方面有点不理解,别的班一般是334,但是李老师开学给的比例是平时25%,期中25%,期末50%,而本次期末考的比较难,这也就导致我们班的给分相比于其他班还是偏低了,本人期中85+(平均73),期末炸裂,只比平均高6分(平均51.7),最后喜提3.0,挺难受的,就我所知,两次考试都在平均分的是2.7,真的炸裂。
上面的总评是李老师当时文档对齐错误了,现在修改回来了,话不多说,李老师,神!
老师和助教都非常非常好! 因为本人数分大寄,可以说从线代这里捞上了一点温暖叭…李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板书也很漂亮,基本上上课能做到聚精会神地享受听讲(感觉让我不打瞌睡也是一种奇迹吧)虽然期末没有看到分数,但从绩点看期中期末应该都是过了平均线不少。本来数分b2也想跟着李老师,结果发现他只带小波分析了(hhh差点为了老师头脑一热选小波分析,考虑了一下自己的菜狗水平还是爬了)总之非常非常非常推荐,大家能选就直接选吧!
出分了,给老师也评个分吧hhhhhh
讲课95/100 老师讲课挺好的,但是学校的课本真的一言难尽(槽点很多,能说半天),所以导致课程难度相应的也上升了。老师上课从来不点名,所以方便翘课,不拖堂(老师自述当学生的时候特别讨厌拖堂233)
作业97/100 作业全部来自部分课本课后习题,作业量总体来说不大,但是有时候又特别大。。能占到写作业时间的1/3以上,但是对于基础课来说较大的练习量是必要的,所以这不能成为槽点。但是有些作业,就,非常玄学(同样也是课本问题),课本上的某部分习题几乎与本节内容无关,题目很显然但证明却完全没有头绪何从下笔,这点我真的不理解作业为什么要布置这几道题啊。。
给分100/100 李新老师我滴超人!期中大寄,期末亦然,虽然当初是想拿4.0+的,但是期末考完心态崩了,以为3.3实锤了,but!李老师太给力了!从卡绩直接被捞上了3.7!感谢李老师!
收获90/100 收获大概是由课程决定的,老师不背这个锅。再次吐槽教材,老师上课真的是尝试用劣等食材做出佳肴,本人线代学习主要还是来自于自己看的国外教材。
综上,李老师我滴超人!
计算机学院置的李老师的课,总体推荐。
教学:93/100
李老师的板书是真的很好看。会有课本之外补充的题目。但偶尔也会有推导过程中挂黑板的情况。一学期中可能只拖过一两次堂(“我做学生时就讨厌老师拖堂”)。
作业:100/100
作业量可以说很少了。
给分:90/100
之前似乎提过给分比例是平时/期中/期末 20%/30%/50%. 然而期末没有查分和查卷,最后直接出的总评。似乎有很多人总评并不理想。
助教:93/100
助教的水平应该都是不错的。作业批改方面,每次作业周二课前交上去课后都能及时发下来。
收获:95/100
线代应该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
一些槽点:
1.期中考试相对比较难,平均分70出头,期末可能出得因此出得比较简单(指思考难度,难点在于计算和细心程度),然后又没有调分,可能一不小心总评就差出两档去了。
2.课程群前半学期没有关匿名,大家水群太多,后半学期助教直接禁言了,现在还没解。
历年考试:
其实科大使用的课本教学模式并不算好,个人建议即使考试结果不错也应该自己再重新找一本适合自己学科未来应用的线性代数教材学一遍,毕竟线代还是在各方面都很有用的。